同時衛星的回收成為了難題。
原計劃中,這些衛星可以由穿梭機拖回太空工廠進行維護。而太空工廠同樣也因為防護問題而之後。
一時之間,全國都在為抗輻射材料,抗電磁幹擾進行研究和生產。
進展比較大的材料工藝,超導材料的納米加工工藝已經能夠進行規模製造設計的晶型,以前隻能在實驗室進行成功率很低的製造,現在的報廢率也有近三成。但是無論怎樣,這是極大的進步。
而能夠耐低溫,導熱性能好的的矽合成絕緣膠是最先得到應用的新材料,第一個泡在液氮環境下工作的超導處理器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計算速度。
計算機所正在設計海底觀察站的中心計算機。這個計算機實際上是也可以作為太空工廠的核心電腦。第一個太空控製艙已經在海底進行試運行。用來檢測密封性和人工環境的實驗。控製艙隻有中心電腦以及操作係統、監測係統和生命維持係統,預留了核反應堆空間。
核裂變反應堆小型化卻遇到了問題,由於一開始就用於工業用電,所以必須要是完整的核反應堆而不是費米提出的熱核電池,反應堆要控製在三十噸以內。核能艙要能夠與控製艙脫離。因為大推力火箭就是按照一百噸的推力而設計的。
特斯拉沒有離開新民,他的身體衰老非常快,張春幾次去勸他停筆休養。特斯拉說他都活了八十多歲了,也是該死的時候了,但是要是不把腦子裏的東西寫出來,他怕死不瞑目。
特斯拉的想法實際上主導了大半個中央科學院的研究方向。
張春卻不看科學簡報了,因為在中央科學院的協調下,上萬個研究機構,每天的進展情況怎麼說也有上百條。而且這些成果分門別類繁多,越來越專業,看得讓人眼暈。問題是這些研究機構還在迅速增加。
中央研究院不得不成立門類研究中心來負責協調。
從那棱格勒峽穀開始,全國就開始統計一些有著各種奇特自然現象的地區。
其中也發現了一些核輻射異常區,但是這些異常區的生物種類並不少,人類在裏麵活動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研究院在研究這些受到較強輻射狀態下的生物的代謝道理有些什麼特殊之處。
他們發現,張春夫婦的食物、使用的藥物很多輻射都要高一些。雖然高得很少,但是確確實實這家人認為這些地方的產出比較美味。
除了輻射異常區,還有電磁異常區,一些礦區的植物,同樣的物種,卻顯示出不同的生活習性。鹽堿地的一些植物能夠分泌出鹽分結晶。可是在其他地區有正常。那棱格勒峽穀的一些植物在受到雷擊時會分泌出一種結晶,來保護植物本體。裏麵的很多樹木都非常高大,普通地區相同種類的樹木被雷擊後會死亡。可是那棱格勒峽穀的植物不會。
張春禁止他們主動用輻射和電磁誘變,但是允許他們在異常區選育作物。
張春舉起手中的桃子:“生物為了生存,誘發的變化,總是奇妙的,就比如這桃子,色彩鮮豔,味道甘美,不過是為了吸引動物來替它傳播種子而已。任何環境下,它都要保證這一點。電磁也好,輻射也好,各種礦物也好,最終目的不會改變。但是如果環境改變,比如替它傳播物種改變,喜好改變,它的形態也會改變,可能會變得又腥又臭,會產生劇毒等等。那棱格勒峽穀的生物選育,經過了無數物種,上千萬年的自然選擇,而你們人工誘變要怎樣才能達到這個效果?生物進化過程中,適應所處生物鏈是常態,優勝劣汰是常態,你們怎麼能夠保證你們想要的物種就是優勢物種,而不是劣勢,將要被淘汰的物種?也不是危害物種?生物的選育要謹慎又謹慎。一不小心,你們就會成為失敗者,被大自然淘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