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經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1 / 3)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對於22歲以後的年輕人來說,要想在生活中不為錢而發愁,最好的辦法就是好好打理現有的財富,讓錢生錢。世界上並沒有財富的傳奇,隻有越早越好的理財智慧,以時間積累財富,以複利倍增金錢,人人都可以成為富翁。

人喜歡與喜歡自己的人在一起,錢也一樣。

較強的賺錢欲望是大多數有錢人成功的第一要素。幾乎沒有一個有錢人會試圖掩飾他們血液裏始終興奮著的賺錢欲望。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羅曼·羅蘭曾說:“人不能光靠感情生活,人還靠錢生活。”金錢使人成為人,沒有錢,你將會失去做人的基本自由。

美國著名作家泰勒·希克斯在其所著的《職業外創收技巧》中指出,金線可以使我們在12個方麵生活得更美好:物質財富,娛樂,教育,旅遊,醫療,退休後經濟保障,朋友,更強的信心,更充分地享受生活,更自由地表達自我,激發你取得更大成就,提供從事公益事業的機會。

事實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也已經說明:金錢對任何社會、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對物質享受的要求不斷提高,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得承認,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又是萬萬不能的。

再沒有比腰包鼓鼓更能使人放心的了。或者銀行裏有存款,或者保險框裏存放著熱門股票,無論那些對富人持批評態度的人怎樣辯解,金錢的確能增強憑正當手段來賺錢的人的自信心。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說:“口袋裏有錢,銀行裏有存款,會使你更輕鬆自在,你不必為別人怎麼看你而過多憂慮。如果有人不喜歡你,沒關係,你可以找到新的朋友。你不必為幾百塊錢的開銷而操心,你可以瀟灑地逛商品市場,自由地出入大酒店。

通常在年輕人的聚會上,一旦有人說愛錢,其他人會鄙視其為俗人,甚至還不忘記加上一句:“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要那麼多錢幹嘛?真俗!”可是,幾年過去了,這些所謂的“雅人”們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為下個月的生活費發愁,為孩子上學的學費發愁。而那些“俗人”們卻已經開上了自己的車,住上了自己買的房。看到這些,那些自詡為“雅人”的人還會說人家俗嗎?

金錢是我們生存的保障,同時也代表著我們的自信和尊嚴,那麼我們可以大膽地撕下一切偽裝,毫不掩飾自己對它的熱望。及早認識這一點,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個人的聰明才智。貧窮最高尚這種思想觀念,隻是在特殊條件下,人無法走向富足的一種安慰劑,隨著時代的發展已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先生曾經說過:“貧窮是無能的表現。”此話也許顯得有些絕對,但現實生活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婚置業、贍養父母和撫養後代的責任會隨之而來,錢在生活中越來越不可或缺。對於22歲以後的年輕人來說,要想賺大錢,第一步就是先改變思想,尤其是思想中對金錢的負麵聯想必須先消除,要建立對金錢的正麵聯想,這是每一個有錢人都做得到的事。像有錢人一樣思考,才會有和他們一樣的結果。

人喜歡與接受他的人在一起,錢也是一樣,你不斷地想它不好、排斥它,它就不會來找你。而如果你熱愛錢,也非常珍惜錢,就能保留自己已獲取的財富,通過正確的理財方式,自然會成功致富。

“月光族”看似瀟灑,其實並不光彩。

“月光族”們偶爾“月光”一下沒什麼,可是之後總得組建家庭,為柴米油鹽奔波,所以還是及早儲蓄,為以後做準備。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光怪陸離的各種消費場所誘惑著都市中一顆顆年輕的心,從而催生了很多都市“月光族”。什麼是月光族呢?月光族指將每月賺的錢都用光、花光的人,所謂洗光、吃光,身體健康。同時,也用來形容賺錢不多,每月收入僅可以維持每月基本開銷的一類人。月光族是相對於努力攢點錢的儲蓄族而言的。月光族的口號是掙多少花多少。

月光族一般都是22歲以後的年輕人,他們與父輩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不同,喜歡追逐新潮,追求名牌服飾,隻要吃得開心,穿得漂亮。想買就買,根本不在乎錢財。

小趙大學畢業兩年,月收入4000元,吃飯談戀愛租房子七七八八算下來,月月庫存為零。經濟學專業畢業的小趙空有一肚子理論,但無奈“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財可理!”小趙說。兩年下來,雖然日日朝九晚五、辛苦打拚,但小趙仍然是個身無分文的月光族。

小趙的同學小王工作第一年,月入3000元,每月按時在銀行存上500元,一年下來,小王存款6000元。“6000元有什麼用?”小趙很不以為然。然而到了第二年,當小趙還在抱怨身無分文時,小王的存款已經過萬。由於手中握著上萬元資金,小王感到“錢生錢”有了可能,開始留意著怎樣讓自己的資產增值。

像小趙這樣的年輕人隨意花錢的做法,看似“瀟灑”實則既不利於個人事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今後家庭生活的美滿。因此,養成良好的花錢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在這裏提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1.計劃經濟。

對每月的薪水應該好好計劃,哪些地方需要支出,哪些地方需要節省,每月做到把工資的1\\\/3或1\\\/4固定納入個人儲蓄計劃,最好辦理零存整取。儲額雖占工資的小部分,但從長遠來算,一年下來就有不小的一筆資金。儲金不但可以用來添置一些大件物品如電腦等,也可作為個人“充電”學習及旅遊等支出。另外每月可給自己做一份“個人財務明細表”,對於大額支出,超支的部分看看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在下月的支出中可作調整。

2.自我克製。

年輕人大都喜歡逛街購物,往往一逛街便很難控製自己的消費欲望。因此在逛街前要先想好這次主要購買什麼和大概的花費,現金不要多帶,也不要隨意用卡消費。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物,買些不實用或暫時用不上的東西,造成閑置。

3.投資基金。

月光族們現在還年輕,可是終究要麵臨養老的問題,所以應該未雨綢繆,為養老做準備。將每月的結餘用來投資基金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麵,基金滾雪球式的複利增長能給其帶來豐厚的回報,讓其擺脫“負利率”時代通貨膨脹對資金的蠶食;另一方麵,投資基金比做股票等風險投資要穩妥,因為基金采取的投資組合方式可以規避股票市場的風險,使其養老金不會因為股價的大幅下跌而打水漂。此外,基金由專家操作,投資者可以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

4.強製儲蓄。

根據慣例,月光族每月至少應該將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來儲蓄。雖然儲蓄的收益低,但必須有一筆機動款項來應付個人的日常開支。這筆錢可以分成兩份:一部分存成半年期定期儲蓄,一部分存成活期儲蓄。這樣,既不影響日常開銷,又會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息收益。假定某人年收入為9萬元,如果從中拿出三分之一儲蓄,一年就能儲蓄3萬元,加上利息收入,可以達到三萬餘元,如果連續堅持5年,就可以攢足15萬元以上的資金。

5.堅持記賬。

很多人認為“錢是掙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這似乎是很有道理的話,但隻說對了一半。“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廣開財源自然是好事,但能夠節流可以更主動地把握住今天有限的資源。而要想控製住自己的消費,達到節流的目的,記賬就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通過記賬的方法,你就能知道自己每個月的錢到底都用到什麼地方去了,什麼是應該花的,什麼是可花可不花。而不用像以前那樣每個月錢花光了也不知道是怎麼花了的。而且采用記賬的方法可以時刻提醒你已經花了多少了,至少不會入不敷出。也許剛開始你也不會有多少節餘,但隻要你能夠堅持,你會發現慢慢的錢花得少了,節餘也自然而然地多起來。

理財趁年輕,早理財早受益。

理財實際上並不是單純的財產打理,它更是一個長期的生活規劃,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選擇。

22歲以後的年輕人一般工作時間不久。剛開始踏上工作崗位,大多數人的收入都比較低。而且由於青春好動,難免經常和同學、友人聚會玩樂,或者開始戀愛。因此,花銷較大就不可避免了。

也就是說,一個人從踏上工作崗位起,就應當學會理財了。正如理財專家所提示的,年輕人理財一開始並非是以投資獲利為重點,而要以積累資金及經驗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