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對曹操來說非常艱難的兩個地方。
對於曹宇來說,不過是小技而已。
當然這也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
首先就是,曆史上的曹操遠遠沒有自己現在這麼牛逼。
第二,無論是江東還是益州,經過長足的發展之後。
都有著單獨麵對曹操的實力。
再加上孫劉聯軍互相扶持。
這才會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麵。
畢竟學過物理都不知道,三角形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穩固的形狀。
但是到了曹宇這裏,事情卻完全不一樣。
首先曹宇的實力要遠勝曆史上的曹操。
無論是說個人的實力,也或者說是軍隊實力,也或者說是糧草還有戰馬,等等?
就連曆史上的文臣武將,80%都是在自己的麾下。
而三方勢力還遠遠沒有發展起來。
隨便拿出一個,根本就無法跟自己單獨抗衡。
這也是他為什麼要帶150萬大軍前來江南的原因。
我帶這麼多人來,根本就不是為了跟你打仗。
就是為了嚇你的。
嚇得你不敢跟我交手。
當然,其實在曆史上曹操也是有能力,像曹宇一樣的布局。
如果那個時候他不赤壁大敗。
就根本不會給到孫權和劉備喘息時間。
他們也就無法發展勢力。
到時候收服了益州。
把劉備逼入江東。
到時候可以不打,這兩個人就直接坐等天下一統就行了。
但是錯就錯在。
他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之下,先打了江東。
並且還大敗了。
讓他短時間之內沒有
南下的能力。
而這樣一來,就給了劉備和孫權極大的緩衝時間。
給了他們極大的發展時間。
才會造成後麵的三足鼎立的局麵。
而曹宇。
首先他現在的150萬大軍是要超過曹操的83萬大軍。
其次,他並沒有在江東大敗。
自來也就不存在喘息的時間了。
最最重要的是。
有選擇在江東跟他們死磕到底。
而是選擇了益州。
如果曆史上的曹操也不先打江東的話。
而是拿下了荊州之後轉戰益州。
那麼曆史就就要改寫了。
首先拿下了益州之後。
水陸雙方大軍共同進攻。
就會給江東造成極大的壓力。
就算最終沒有打下江東。
也能夠極大的限製他們的發展。
因為江東僅僅隻是一個揚州而已。
一個地方卻要養活兩大勢力。
他們拿什麼去發展?
無論是糧草和軍械,都遠遠限製了他們的發展能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
在有外力的情況之下,兩人自然會團結一致。
而如果曹操隻是駐守荊州。
不選擇進攻。
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之下,這二人爆發矛盾是早晚的事情。
歸根結底,曹操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經過了赤壁大敗。
如果曹操沒有經過赤壁大敗。
哪怕不打天下也統一了。
所以說歸根結底。
曆史上的曹操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赤壁失敗。
而曹宇沒有經曆過赤壁失敗。
自然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這一係列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