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以為他會那麼做?!
雖然未曾說一句話, 李隆基卻從中窺探到相應的意思。
這讓他都有些懷疑,是不是接下來再出現些嚴重的內容會使得他們罷官?精神氣耗盡?
該想法的出現令他回想起初開始時提到的事情, 當時卻隻是簡單的提及後仿佛是遺忘, 便說起別的內容。可現在,李隆基懷疑神跡內的那些人準備重中之重的去討論它。
如果可以,李隆基不想去推斷這個可能性。可安史之亂?能被冠以“之亂”稱呼的絕不是隨意的打打鬧鬧, 裏麵定是充滿了無法忽視的災難。就拿他所知的七國之亂、八王之亂, 前者持續時間較短,後者卻是時間持續較長, 波及範圍較廣, 它的出現導致那個王朝嚴重走向滅亡。
要是神跡說它是短時間的內戰, 他還不怕什麼, 但怕就怕是後者。
一時之間, 李隆基的氣血上湧, 若是真如他猜測的這般,接下來會變成什麼樣?“國都六陷、天子九逃”,這可真是殺人誅心啊!
李隆基開始祈禱神跡裏講述的時候, 其他人沒有看到。
可他忘記了, 一旦神跡內再提起此事, 就不會忽略它。
他的期待也沒有任何的作用, 隻能去注視著浮現在神跡投影上的文字。
【YU:歎氣.jpg】
【YU:話題兜兜轉轉又回到玉環和李隆基與安史之亂了。想到這個, 真想把他的壽命
砍給始皇, 既然他不需要那就給需要的皇帝。】
【虛燭沉酒:我覺得其實還可以捐贈給凰後, 讓她可以陪著二鳳。】
既知二鳳是自己,李世民便知凰後指的是觀音婢。而要捐贈給觀音婢性命還要陪著他,難道說……觀音婢未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李世民的腦海裏不想去思考其可能性, 但得出來的結論便是觀音婢可能早逝。
與他得出同樣結論的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
心知李世民與長孫皇後感情的他們明白此事對於他們的陛下來講, 一旦發生便是個嚴重的打擊。
不過目光瞥向李世民,房玄齡他們發現他似乎是調整好情緒。
唯有李世民知道,他在神跡結束後定要讓太醫署的人來替觀音婢進行診斷。
雖然他很想此時就讓太醫署的人去為觀音婢診斷,但他知道這樣必然會打擾到她觀看神跡。
不過,李世民又念及即將會看到的內容,覺得還是將太醫屬令給叫過來。還有皇後,讓她一人待著,有點不太放心。在過來以後順便還可以讓太醫署令診斷一番。
於是,李世民便讓宮侍去把人都給他喊過來。
得到李世民要求的長孫皇後著實無奈,她想讓來喚自己的宮侍回稟李世民不用擔心,她就不過去的事情。可又知對方既叫宮侍喚她過去,便是下定主意,也沒有再猶豫。隻好將繈褓中的李治安排好,結果不知道是不是
她要離開,就哭了起來。
無奈之下,長孫皇後不得不將幼子帶著去往李世民那裏。
同時在心裏對李世民的行為腹誹起來,這人究竟知不知道雉奴出生才沒有多久?
隻是想歸想,長孫皇後仍舊麵色如常,平淡的注視著神跡。但如果有人去仔細觀察,便能發現隱藏在她眉眼裏的擔憂。
正如李世民的在意,長孫皇後也極其在意即將開展的有關於“安史之亂”事跡。
看著神跡內又一次湧起的歎息以及對李隆基的聲討。長孫皇後清楚他們要知道的事即將浮現在神跡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