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利階層,永遠是李安生最大的敵人,一個新興的共和國,要想健康快速的發展,必須要盡可能的控製食利階層,但是,他繼承共和國權柄,並沒有經曆流血與戰爭,導致許多矛盾給掩蓋下來,潛伏下來,食利階層依然大量存在。
前清王爺貴胄們首先便是食利階層的主力軍,與他們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大官僚大地主們,以及新興的軍閥將領們,這次都將成為徹底的打擊對象。
破而後立,這才是李安生所想要的,沒有摧毀,便沒有重建,道理就這麼簡單。
他寧願用段祺瑞與徐樹錚這樣熱衷權柄之人,至少他們的廉潔風骨,還是值得尊重欽佩的,而那些掌握權柄是為了更好的食利,當國家的蛀蟲,那就萬萬不行。
整個外部形勢在好轉,中亞開始建立阿列克謝皇儲為首的傀儡政權,中國國防軍的兵鋒直接陣於烏拉爾山,整個西伯利亞歸於中國,日本暫時不敢獨自侵犯中國,李安生必須要盡快將國內的局勢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1918年元旦,正如中國國內陷入一場大清洗,蘇維埃政權發布最高命令,由列寧親自授權契卡,掀起衛國清內運動。
這場運動旨在消除斯大林同誌被襲殺後,黨內存在的最大隱患,將那些投機革命的陰險分子清除出蘇維埃。
新的契卡將掌握55萬蘇維埃中央黨衛軍以及7萬契卡直屬軍隊,他們不僅要對白軍殘餘宣戰,還要向黨內最大的叛徒們宣戰,一切想要陰謀奪取政權的野心份子都將被卷入其中。
這場運動注定要載入史冊,它見證了高爾夫兄弟爬上蘇維埃最高寶座的重要時刻。
整個蘇維埃都陷入了腥風血雨,對待異己分子,他們毫不手軟,不僅將重炮對準那些陰謀叛亂的軍隊,更加用各種手段清除那些強硬派將領。
李安生也沒有想到,這場運動絲毫不遜於真實曆史中,斯大林主導的那場大清洗。
唯有如此,才能夠使得權力盡快的掌握在高爾夫兄弟手中。
似乎受到了感染,1918年5月,日本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紅色起義,起義軍攻城掠地。
日本緊急調集大批軍隊鎮壓革命,但是日本革命軍似乎受到了中國民主革命與蘇聯紅色革命的鼓舞,士氣高漲,一時之間,連許多日本陸軍也加入了革命行列。
在中國與蘇聯暗中支持下,日本的紅色革命愈演愈烈,大有與日本皇室分治日本的趨勢。
整個紅色革命一直持續到1920年仍然沒有被撲滅,為了阻止紅色革命在世界範圍內的蔓延,同盟國與協約國一致協定停戰,重新劃分戰後的世界格局,以避免紅色革命徹底毀滅交戰雙方。
由於對紅色革命的恐懼,也由於戰爭徹底的榨幹了交戰雙方所有的戰爭潛力,《凡爾賽和約》很快就在1920年的聖誕節前夕簽署。
戰爭傷害及對曆史上德國數次對法國的侵略主張嚴懲並盡可能的削弱德國;英國出於傳統的政策考慮希望能保持一個相對強大並在經濟上能夠自立的德國以保持歐陸均勢;美國則希望盡快建立一個能保證長久和平的體係並從該體係中獲益,同時主張德國進行戰爭賠償。
與真實曆史一樣,德國沒有被徹底削弱也沒有得到安撫,這個結果預示著無論是對戰勝國還是戰敗國,以至於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都是個不安定的因素。
雙方持續數年的交戰,使得彼此仇深似海,法國超過800餘萬軍民的損失,使得它不得不依靠同樣奄奄一息的大英帝國,對德國進行壓榨的同時,警惕的看待新貴美國,以及更加恐怖的中國、蘇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