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遺留問題,以及整體戰爭資源的過剩,使得各地蠢蠢欲動,局部戰爭不斷。
美國這個最大的軍火販子,自然是希望重新出現新的大規模戰爭,以使得它這個債主地位更加穩固,能夠不讓海量的富裕戰爭用品來摧殘美國的經濟。
它將目光瞄向了蘇聯與日本,蘇聯消滅白軍之後,正在舔傷,恢複元氣,而日本則革命仍然沒有被鎮壓,中國正在向日本革命黨人輸送大量的戰爭物資。
美國自然不願意錯過日本市場,它不僅搶著要幫助蘇聯重建,還試圖插手日本內戰,進一步擴大日本的內戰規模。
1924年初,在日本戰事進一步升級的同時,以美國與中國、蘇聯為首,掀起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英法等國被迫應戰。
從1924年一直到1934年,被後世稱為軍備瘋狂擴張的十年,這十年,生生的拖垮了英法等老牌帝國的經濟,而中國則憑借後來居上的科技能力,在這次軍備競賽中大獲豐收。
1934年,日本革命軍攻占東京,結束了這場持續十餘年的內戰,整個戰爭使得日本損失了一千六百餘萬的人口,一百四十餘個城市夷為平地,經濟早就徹底破產。
為了獲取中國與蘇聯的援助,日本與中國、蘇聯簽署了《三國軸心協約》,通過兩國的幫助重建家園。
1938年,德國加入了軸心國,使得四國軸心引起了整個世界的不安,以美國、英國、法國為首的國家簽署了《同盟作戰協約》,約定任何一國遭受侵犯,都將受到協約保護,參與國有共同出兵作戰的義務,兩大軍事集團開始對峙。
英法等國在中國的特權被迫全部取消,中國徹底恢複了對香港等地的主權。
1939年三月,中國向英國提出了新加坡主權的要求,被拒絕。
五月,德國向法國發動突襲,五月底,法國淪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底,德國與蘇聯攻占了歐洲大陸所有國土,日本兩百萬陸軍進入印度與澳大利亞。
1940年初,中國遠征軍會同德國與蘇聯軍隊攻占倫敦,英國王室以退位的愛德華八世為首被迫流亡美國, 後世的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王位沒有坐熱就在倫敦被處以斬刑,伊麗莎白二世被囚禁於中國上海。
1943年,美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整場戰爭使得美國損失了兩千五百萬人口,而作為戰爭主力的日本軍團以戰損六百七十五萬將士,獲得了日本紅色帝國的新生。
由於戰爭前的協議,日本全部國民被允許遷移到後世的印尼與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定居,並且美國的西部兩州國土被劃給日本,日本同樣成為了戰爭最大的收獲者。
即便印尼猴子們在雨林之中給日本人造成了無盡的苦痛,澳大利亞的殘餘白人勢力同樣差點將日本人趕下海,印度阿三們則用血肉堆成山來抗議日本人強行奪占他們多達百萬婦女的仇恨,日本人依然在這些地方站住了腳。
直到1950年由於德國與蘇聯之間的仇恨,使得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等國乘勢重新恢複舊治,日本人被徹底從澳大利亞與印尼等地殲滅。
第三次世界大戰使得日本與俄羅斯兩個民族幾乎滅絕,但中國最終加入戰爭,贏得了這次大戰的勝果。
德國被拆分,英法等國恢複獨立,俄羅斯成為了一個小國,美國的國土被華人所占據,東南亞並入中國,澳大利亞與印度成為多民族聚居地。
當1960年,中國五色旗插滿了巴西國土的時候,中國的國力強橫到了頂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