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那棵樹
何淩麵露凝重之色,思慮片刻後,問道:“災民已有數千人,他們之中,青壯者占據十之五六。這等人數,已是極為龐大!”
“官家早有定規,凡各大州郡,不得私自招兵入營!為何要將這麼多人彙編入營?”
“何參軍誤會了!”秦蘇正色道。
“編入營中不假,但不是納入常規營帳中。隻是暫時安置。災情過後,是要遣回原籍的。”
官家確實明文規定各州各郡縣,不得私自招兵買馬,為的就是防止有人擁兵自重。
可眼下,災民數量龐大,倘若發生民變,那將是一場災難。事急從權,此刻將他們暫時安置在營房,能夠最大程度的防止民變的發生。
在秦蘇心中,等度過凜冬,春天到了,萬物生長。災情也會過去,災民會重新回到家園。
何淩眼前一亮,轉頭看向秦蘇,“秦公子,還請詳談。”
秦蘇端起茶呷了一口,微微一笑,接著道“新起一營,教授他們簡單的巡防、管理與建造之法。”
“哦?這是何意?”何淩看著秦蘇,麵帶疑惑。
“教他們簡單的巡防和管理,然後將他們一部分編入豫州城的巡防隊伍中,一部分則作為城外災民的管理者。”
將他們編入巡防,可以增加城內的巡防力量。可以使內城更加的安全。
城外災民數量龐大,從災民中挑選管理者是必要的。
在州牧大人現有政令下,這樣可以同時保障內城和城外災民們的安全。
秦蘇在心中默默的盤算著。
秦蘇看著恍然大悟的何淩,又開口道“至於其他人,則可以讓他們修繕城北荒廢的靈覺寺,作為災民的暫時居所。”
靈覺寺雖然已經荒廢多年,但所用料石乃是花崗岩和上好的楠木。稍加修繕,避風避雨應該不成問題。而且,靈覺寺規模極大,容納上千人不在話下。
以前每逢月初,秦蘇總會被母親帶去靈覺寺祈福一番。但後來,卻不知為何,靈覺寺竟荒廢了下來。
“秒極,秒極!”何淩忍不住拍手叫好!可片刻之後,他忽然麵色一變,整個人忽然安靜下來。仿佛是想到了什麼。
秦蘇看到麵色急變的何淩,轉念一想,開口問道:“何參軍可是擔心他們人數過多,納入營中恐會引起混亂?”
“正是!”何淩回道。
“無妨!一則,在納入營中之時,以適當的糧餉許諾並發放他們。二則在訓練結束之後,將他們打散,放置到不同的營房中。”一直在旁聽的秦昭忽然開口道。
何淩沒有接話,思慮片刻後道,“如此甚好!”
接下來便是三人之間的閑聊,以及關於豫州情況的分析。
何參軍見秦蘇言談中沒有任何倨傲之色,言語之間甚是平靜,暗暗點了點頭。
數盞茶後,何參軍起身告辭,翻身上馬前,卻問了秦蘇一個他想不到的問題“你這頭發果然如同傳聞中的那般,敢問,是何緣故?”
聞言,秦蘇愣了楞神。隨後笑著說道:“不過是孩童時,時常悶在屋子裏讀書,有些發黴了而已。”
何參軍愕然,隨後大笑了一聲。“在理在理!在下告辭!”言罷,轉頭騎上棗紅馬,在細雨中揚鞭而去!
隨著何淩的遠去,秦蘇返身回到了書房。
從丫鬟手中接過巾帕,擦了擦手上的雨水。
“父親,城西的那塊石碑,我見到了!”秦蘇放下手中的巾帕,對著父親道。那塊石碑,是解決富商問題的關鍵。
豫州商賈富戶們缺的是什麼?是名望。如若將他們的名字與名門望族的名字,刻在同一塊石碑上,詳細敘述他們的功績,用以歌功頌德,會怎樣?那一定是會流傳千古,被後世萬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