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爹利索地從包袱裏掏了錢,雙方核對無誤後,由柳大叔帶著楊老爹還有牙人去簽了買賣文書。
然後這頭騾子就是自家地了,自家東西越看越喜歡,宋月覺得這騾子瞬間變得呆萌可愛起來,好奇的上去這看看那摸摸。
“爹啊,你會趕車不?”
騾子是買了,可是這車也沒見家裏人趕過啊。
“這簡單的很,我過去幫你們把板車套上,坐著趕兩圈也就會了。”
柳大叔這售後服務做的可真不錯,連趕車的問題都解決。
可能是男人天生對車這東西就有天賦,楊老爹很快就上手了。
趁著時間還早,一家人又去香料鋪子逛了逛,買了些八角香葉桂皮,又去豬肉鋪子割了一斤肉和一副豬下水才回家去。
第一次坐著車回家去,三人的心情都很好,一開始還擔心騾子還小,拉著三個人會吃力。
結果人家柳大叔說,有板車拖著呢,拉三個人不是問題,楊大娘和宋月才放心的坐了上去。
“咱家終於有車了,以後爹就不用那麼辛苦,那麼早起來幫我們拉車了,等回家去,咱們也都學學趕車。”宋月開始和楊大娘聊著天。
“這簡單的很,騾子走的本來就平穩,隻要在拐角的地方拉拉繩子讓它走對道就成了。”
楊老爹自己才剛學會呢,現在就開始給別人傳授經驗了。
等著三人趕車回到村子裏,街坊鄰居都圍過來詢問。
“楊木匠,你家都買上騾子了啊?這騾子要多少銀子啊?”
男人們都圍著騾子稀奇的看。
“看來她們這幾個月去鎮子上買東西掙了不少錢啊。”
婦人也都圍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這騾子還小,所以價格便宜,這幾個月大郎身體好了些,沒怎麼吃藥,他爹做木工也還攢著點錢,明年春耕了家裏隻有他爹一個勞力,咬咬牙就買了個騾子。”
楊大娘開口向幾個相熟的婦人解釋,卻也說的不詳細,並不想把自己的情況對外人說的太清楚。
等一家人回了自己家的小院,還沒來得及進屋,老宅那邊也聽到了風聲,大伯娘帶著堂嫂將她們三人堵在了家門口。
“哦喲,老三家這是悶聲發大財了啊,這連騾子都買上了,怪不得聽說最近你們家隔三岔五就能吃上肉呢,賺了錢也沒見拿點出來孝順孝順娘。”
大伯娘那尖酸刻薄的聲音跟繼母王鳳如出一轍,說出的話又酸又難聽,叫人心裏不要痛快。
“我們都分了家了,我們家日子是好是壞關你什麼事,娘那邊該送的年節禮我們可一樣都沒少的送過去了。年初我們家大郎生病花錢的時候,也沒見你們來關心一句,日子剛好過了點就眼巴巴湊上來要好處了,要不要臉啊你,李蘭花。”
自從上次認親那次,兩人結下了梁子,便再沒有過什麼來往,這時候又找上來存心找罵,楊大娘毫不客氣的懟了回去。
“有錢了孝順娘不是應該的嗎,自己躲在家裏天天吃肉,老娘跟著我們吃糠咽菜卻不管,老三家的你這做的事說出去不怕被人戳脊梁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