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半夜,果然雨又大了起來,窗外雷聲大作,直接把剛睡著的宋月給吵醒了。
家裏冬日剛翻新過的屋頂,頂不住這巨大的雨量。
屋裏也開始漏水了,真是外麵下大雨,屋裏下小雨,宋玉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這種場景了。
等楊樹也被吵醒之後,宋月摸索著點燃了屋裏的油燈,打算去外麵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打開屋子的門,院子裏的水已經漫上來了,都已經沒過小腿肚子了。
宋月趕緊去敲楊老爹和楊大娘的房門,恰巧他們也都不放心,已經起來了。
宋月焦急地道,“爹娘,我瞧著這雨量一點也沒減小,這樣下去,怕是要發洪水,咱們家這屋子怕是也扛不住啊。”
楊老爹道,“咱家這位置在山腳,地勢已經算高的了,村裏的其他人家怕是更嚴重。”
楊大娘也開始著急起來,“田地淹了也就是今年的收成不好,咱家還有些存銀,熬一熬也能撐過去,等到了秋天紅薯玉米的總能有些收成。可要是這屋子都被衝走了的話,我們就要出去當流民了。”
楊大娘年輕的時候吃過這種流離失所的苦,好不容易才安穩下來幾年,實在是不想去過那種沒有家的日子。
宋月覺得這家裏再這樣待下去肯定不安全。
於是問楊老爹,“爹,要不咱們去山上避一避吧,家沒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咱們都得活著才行。這附近有沒有什麼山洞之類得,咱們先去躲兩天,要是沒事,咱們再回來就是。”
楊老爹思索了一下,也讚同了宋月的想法。
“咱們家後麵這個山上,我經常去砍樹的那邊,有個小山洞,沒什麼人知道,咱們就去那先避一避吧。”
既然那麼說好了,全家人也就動起來了,楊月先去把楊林和梅子叫了起來穿衣服。
楊老爹和已經在院子裏架上了騾車,開始往上搬糧食。
楊月回房間跟楊樹說了一下家裏的打算,便讓楊樹幫忙收拾幾件衣裳。
自己則是去了廚房開始打包,家裏的東西肯定不能全帶上,隻好挑重要的帶,把裝油和鹽的罐子還有四五個碗都放到了大鐵鍋裏,又把打火石塞到了懷裏。
四處看了看後,又將曬幹的木耳和幾罐子鹹菜拿上了。
去院子裏的時候,楊老爹和楊大娘的糧食也都搬完了,還用油布包了幾床棉被,占了大半個騾車。
宋月對著楊老爹道,“爹,廚房裏要燒飯的那些東西我都收拾了,你來幫我把這個鐵鍋給抬到車上去,我去給大家拿蓑衣。”
人都走了,家裏的雞怕是也活不了了,楊大娘把雞圈裏的五隻母雞都給抹了脖子帶上了。
至於那幾隻新孵的小雞,帶上也什麼價值。
家裏的蓑衣也隻有四件,就隻好讓楊樹、楊大娘、楊老爹還有宋月撐上,楊林則撐了一把雨傘,帶著梅子坐到車上。
為了減輕騾子的負擔,其他人都沒有坐上去,還好現在楊樹的身體好了不少,在宋月的攙扶下,多走一段路也沒問題。
一家人開始往山上走,因為經常從這一邊砍木頭,所以山道兩旁的樹都砍的差不多了,騾車倒也能上去。
不過下雨天,月色全都叫烏雲遮住了,漆黑一片,還好有時不時亮起的雷電,好叫人不至於迷失方向。
山道有些滑,不是很好走,不過坡度不是很陡,楊老爹在前頭牽著騾車帶路,遇到坑窪的地方,楊大娘和宋月便在車後麵推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