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秋節這一天,楊大娘和宋月一起去了街上買吃的,雖然天天家裏人都齊齊的,但是過節嘛,總是要豐盛一點。
宋月選了一條鮮活的鱸魚,打算做個清蒸鱸魚。
家裏的雞要留著下蛋舍不得殺,楊大娘就從街上選了一隻大公雞。
又看到了有那賣螃蟹的,忍不住又買了一簍,這螃蟹是人家自己在河裏抓的,沒有後世養殖的大閘蟹那麼肥。
中秋前後就是吃螃蟹最好的時候,這時候的母蟹蟹黃最肥了,到了冬天的時候就隻能吃公蟹的蟹膏了。
但是宋月更喜歡吃蟹黃,蟹膏就是黏糊糊的一團,還帶著腥味,還不如吃年糕呢。
蔬菜家裏倒是不缺,楊大娘種在院子裏的很多菜都成熟了,趕緊的吃完這一批,她好種下一批。
見到街上有那賣桂花的,一文錢三支,宋月買了幾支回去插瓶。
這桂花香得很,放在屋子裏好幾天都能聞到淡淡的清香,是那種純天然的味道,不是調配後熏香複雜的氣息。
宋月是個俗人,覺得那新鮮花朵的味道就是最好聞的,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後期加工。
自家這邊都沒有桂花樹,還從街上買了兩罐糖桂花回去。
這醃製過後的桂花可以放很長很一段時間,不論是做包子還是糕點,放一點都香的很。
想到這個,發現自己已經很久都沒有吃過桂花酒釀圓子了。
楊家人平常沒有人喝酒,所以家裏也沒有酒釀,今日正好是中秋就去酒鋪買了半斤黃酒,順帶要了一點酒釀。
中午因為楊樹不在,一家人都隨便吃了點,晚上再吃大餐也不遲。
本來以為今天會很忙,但是月餅什麼的早就已經提前做好了,這天除了準備飯菜也沒什麼可以做的。
上回買的布料,楊大娘都已經做好了,今日家裏人也沒有幹粗活,全部都換上了嶄新的衣裳。
宋月是紅色的抹胸搭了一條藍色的裙子和一件鵝黃色的褙子。
雖然沒什麼繡花,但是幾個鮮亮的顏色搭配在一起就好看的很,映的人都靚麗了幾分。
頭上戴的是自己做的桂花簪子,那日送完貨之後,宋月自己也喜歡的很,便又重新做了兩隻。
梅子穿了一件粉紅色的小襖,配的一條煙紫色的裙子,粉粉嫩嫩的,可愛嬌柔的很。
頭上紮了兩個垂環,然後帶了兩個白色的絨球,掛著幾根粉紅色的絲帶。
楊大娘現在也已經習慣了穿鮮亮的衣服,不再和第一次是平安鎮上選布料的時候那樣,覺得黛紫都太豔了穿不出去。
今日她自己穿的形製和宋月的差不多,就是顏色不一樣,穿的個丁香綠的抹胸,墨綠色的下裙,配的香檳色的褙子。
因為她給楊老爹做的是一件墨綠色的圓領袍,兩人穿著登對的很。
給楊樹和楊林的也都是圓領袍,楊樹的是藍色的,楊林的是竹青的。
楊家的人各個都長得不差,這麼一打扮之後,根本就看不出來他們原本是村裏出來的莊稼人,已經完全融入了縣城的生活。
等到了下午的時候,楊大娘把雞給殺了,早早的就開始熬雞湯,雞湯裏放了點菌子,煮出來的湯會更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