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和劉子昂回客棧睡了一晚之後,第二天就要繼續趕路,走之前買了許多南華縣的小燒餅。

後麵的路上就沒什麼特色了,路上的東西都大差不差,全是些山林田野的,跟福寧縣那邊也沒什麼區別,又連著趕了兩天路才到了臨安城。

臨安城不愧是府城,連城門都比福寧縣那邊要大上不少,門外站了一排整整齊齊的官兵在排查,檢查了他們的路引之後才放行。

“這臨安城可真是繁華,進門的隊伍都排了那麼長。”

楊樹第一次來到這麼大的城池,稀罕的很,一路上走進來都在東瞧瞧西看看。

“有機會你一定要去一趟長安,那邊的城樓連成一片,遠看就像一條巨龍,街道筆直能供四輛馬車並行,站在城門口望去一排的亭台樓閣,很是宏偉壯闊。”

劉子昂的家就在長安,那邊的坊巷一片接著一片,就算他在那邊生活了十來年,很多小角落裏都沒逛全過。

“長安城怕是沒機會去了,不過大城池有大城池的繁華,小縣城也有那大地方比不了的寧靜,哪裏都好。”

對於楊樹來說,在哪裏都差不多,重要的是有一家人相伴,住在城裏還是村裏,都是一樣的。

“確實,我覺得住在莊子裏的日子也快活的很。”

以前住在長安城的時候,有著一群玩伴,天天吃喝玩樂,一同去學院念書,假日裏一起去京郊跑馬,肆意的很。

但是在莊子裏的時候,有一種別樣的寧靜,沒有什麼熱鬧的去處,但是坐在河邊釣釣魚,看著村民勞作一下午就過去了,格外輕鬆。

“師弟你若是那院試都考過了,以後就不打算繼續念下去嗎?都學了那麼久,就這麼半途而廢了?”

“不繼續科考不等於不繼續念書,就像老師說的那樣,讀書可以明理,我讀書的時候覺得很自在。若真是讓我考中了進士,官場那麼複雜,我定然是不能適應的。”

劉子昂背負著家族的興衰,以後的路自然是和他不一樣的。

但是楊樹對於自己的未來規劃也挺清晰的,等年歲差不多了,或許就要回家和宋月生一兩個孩子,自己就教他們念書。

等爹娘年紀再大一點之後,他們還是喜歡村裏的生活,那就搬回莊子去,在那裏開個私塾,教教村裏的孩子。

書可以一直念下去,那麼多的書就算自己看一輩子,也不能說自己都已經參透了。

就像老師的學識已經算是出類拔萃,但是他不喜歡入朝為官,更喜歡閑雲野鶴的生活,年紀大了之後就留在書院裏教書育人。

這樣的一輩子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家人平安喜樂無憂就好。

“那我要是到時候回長安了豈不是見不到你和老師了,在福寧縣那麼久,想到以後都吃不到嫂子做的飯菜了,我就覺得難過。”

劉子昂想到這個事情就有點傷感。

“人生無不散之筵席,有分別也會有重逢,或許未來的某日我和你嫂子想要去長安見識見識那邊的繁華,我們就去看你了也不一定。”

現在兩人都不過十幾歲,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要是以後兒孫有了出息,說不定他們也會跟著換地方。

進了城之後,劉子昂和楊樹就打算找一個幹淨點的客棧住下,問了幾家之後,都是滿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