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六節:分久必合(1 / 1)

地理老師在講台上口吐芬芳,同學們在底下竊竊私語,說話聲音很小,而且地理老師說話的聲音比較清脆,嗓門也比較高,同學們壓低一點說話聲音就行了,而且在說話的時候控製一下麵部表情和腦袋轉動的幅度,地理老師根本看不出來。

聽著地理老師說得更加“義憤填膺”“慷慨凜然”,42班的同學們臉上已經寫滿了“聽傻子唱小曲”的字樣。

同學們臉上洋溢著“呆木若雞”的神情,流露著“不可置信”的目光。

沒辦法,她要這麼說麼,自己占了便宜還強詞奪理,屬實是把不要臉玩出了一個衝破天際的新高度。

所以說那節課地理老師也沒講什麼,回教室後的絕大多數時間都被用來開批鬥大會了。

以地理老師為首的霸權主義向42班起義軍就音樂課美術課歸屬權的批鬥大會。

那個時候,同學們的眼神中刺出的如鋒針一樣的目光狠狠地落到了地理老師身上,如屠宰刀一樣的深惡痛絕的神情,仿佛下一刻就要一躍而起,“為民除害”。

42班的體育課是每周兩節,說實話,這個體育老師還是有良心的,每周兩節的體育課基本不會缺席,這也成為了42班同學們僅存的“革命根據地”了。

但是,一旦到了美術和音樂的日程,地理老師總會在上美術課和音樂課的鈴聲響之前進入教室。

而且,到了初一後期,身為體育委員的賀炎每次上體育課總會忙得焦頭爛額,緊張得要死,因為體育老師承諾上體育課在前,賀炎找不到體育老師人在後,隻能回教室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上地理課。

因此每次上體育課之前,賀炎總要把自己擺成兩瓣,要不然領著一班子同學大搖大擺地走出了教學樓,體育老師突發狀況離奇失蹤,來回白白折騰一趟。

美術課是在周四下午的第一節,音樂課在周五上午的最後一節。

這兩節課成為了地理老師的“常駐地”。

但自從第一次起義興起後,“革命”浪潮和“人民的不滿”逐漸在“基層群眾——42班同學”中傳播開來。

在第二次麵對許茵蘭的“霸權主義”以及“不平等條約——被迫音樂課改為地理時”,42班的“民眾——學生”在“革命領導人——班長王鈺寧”的帶領下,再次掀起了“震驚霸權主義——地理老師”的“42班民主革命——音樂課革命”。

旨在“抗擊霸權主義——地理老師的無情掠奪”誓死還我“領土主權——音樂課的自由”,並敕令以許茵蘭為首的(其實就她一個人)“代表罪惡的霸權主義退出42班藝術課程領土——退出音體美三個課程的時間段”,“並歸還從42班藝術課程領土範圍內占領的土地——音體美三樣課程。”

趁著下課時間,已經有同學打聽到了地理老師正在出發,前來“前沿陣地”。

“起義軍”迅速做出反應,動員“全體起義軍——42班所有同學”,“號召起來一致對外——與地理老師抗爭”,“誓死力爭,還我課程自由主權——音體美課程”。

“起義軍”的行動更是快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得知“情報”的第一時間,“起義軍革命主要負責人——42班班長為首的幾個男生”下達了“起義軍最高軍事命令”,“招兵買馬——好說歹說把那些乖乖男乖乖女忽悠過來”,“轉移作戰陣地——繼續跑後麵實驗樓。”氣死那個地理老師。

以至於在地理老師來之前,42班的同學們蜂擁而出,繼續跑在與地理老師平行錯開的樓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