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是全市唯一一所九年一貫製公辦寄宿學校,學校座落在市郊交通便利的工業園旁。辦學以來,以其嶄新氣派的現代化建築,完善的學習生活設施,優美的校園環境,小班額教學模式,人性化創新管理,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嶄露頭角,取得了辦學的開門紅,在社會上贏得廣泛地讚譽和良好的口碑,吸引著來自四麵八方的莘莘學子,使辦學規模迅速擴大,一躍成為市教育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績與光環的背後,與擁有一支德才兼備,執著杏壇,甘為人梯,立足三尺講台,心係學生大未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分不開,湧現出一大批攜帶子女就讀學校,以校為家,小家融入大家的好典型。有的爭當師德楷模,有的勇挑重擔,有的與住宿生同住同起,有的巾幗不讓須眉,有的把自己房間變成培優幫困無償輔導課堂,有的要求學生做到必先自己做到等等,玲玲老師更以其獨有的女性魅力,不倦的教誨,慈母般的關懷,醫生般的護理,在師生及家長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早在新學校開學的第一天,玲玲老師和許多老師一樣,把生活用品搬到了學校,老公和兒子也隨她出現在校園,她暗暗下定決心:要幹就要幹出樣子來。對於新興的學校來說,這種紮根堅守的精神是長遠發展最需要的,可對於老師個人來說,需要鼓起多麼大的勇氣,付出多麼大的犧牲啦。
在自己的努力爭取下,她如願擔任七(三)班班主任,勁頭更足了,許多學生剛開始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差,她手把手教學生疊被子,注重言傳身教,自己出錢布置寢室,使寢室處處似景,麵貌煥然一新。兒子小,自己家庭負擔重,絲毫沒有影響她出色地履行班主任的一日常規,甚至完美得讓人敬佩。從早鍛煉、早自習,到住宿生晚寢,全程陪伴在學生身邊,惦記著學生的冷暖疾苦,一時都沒有耽擱。在兒子幼小心靈裏,她是當老師的好媽媽,在她班學生求知的渴望中,她更是一位像媽媽的好老師。在學生的記憶中,曾經劉同學手上凝固著502膠,是她幫他一點點刮下來;不會自理的葉同學衣服髒了,是她幫他一點點搓洗汙跡;陳同學因過量食物肚子痛,是她一次次端來泡好的午時茶;李同學感冒了,是她怕他耽擱功課,親自端來熱水,送來感冒藥;呂同學患腳氣,是她專為他買回特效藥。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有時早鍛煉,為完成一個新動作,她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學生反複練習,有的學生悟性差,一時學不會,她沒有挖苦諷刺,而是安排動作標準的學生作小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專人輔導,直到達標為止。
每天晚寢,她常常帶上兒子到每間寢室作值班檢查,雖然學校製定了領導和班主任輪流值班製度,設立了專門的宿管員崗位,但她堅持做到每晚必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過來,有時自己動手掃地擦門,做學生的表率。在她看來,家就在學校,到寢室與學生交流思想,了解情況,解決困難,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相當於作一次平常的散步。一言一行總關情,正是這樣一種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跟蹤服務式教育,她班學生的思想作風、學習成績、寢室管理都上了一個新台階,不能不說是愛心創造了奇跡。
如果說玲玲老師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出色地完成學校交給的每一項任務,那隻是她作為一位老師兼班主任應盡的職責。她的難能可貴之處,更表現在她能自覺自願的站在學校大局的高度,關注管理細節的深度,把自己無私的愛灑全校的每一個學生,關鍵時候樂於擔當,而且不計個人得失,把自己略通醫術的專長,發揮得淋漓盡致,許多別班的學生也受到過她特別的關懷和護理。有一天晚上,哭聲把205寢室的學生吵醒了。原來六(二)班馮同學發燒了,他難受得哭了。由於學校暫時沒有專門的校醫,玲玲老師知道後,二話沒說,從房裏取來自備的小藥箱,給該同學量體溫,詢問病情。還親自為他配藥,一直守候在他身邊,不斷叮囑他注意健康保護,直到他出汗體溫降下來,才放心地離開。事後,玲玲老師沒有向該學生收取一分錢,連自掏腰包買的藥,都白搭進去。這樣的好老師難道不足以讓社會為之感動和稱道嗎?多少次學生們多想由衷地說一句:“玲玲老師,謝謝您!玲玲老師,您辛苦了!”
有一首歌唱得好“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學校在一大批像玲玲老師這樣傾心教育,嗬護大家的教師帶動下,校園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