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為形勢所迫,時不時也會和他厭惡的人共處在一起。
《聖經》上說:
亞倫是第一任大祭司,地位何等尊榮。亞倫最大的弱點是:不敢說“不”,容易受人擺布。《聖經》記載他生平三次重大失敗,都是因無主見地跟著人走,陪著別人一起犯罪,也陪著別人一起受責備。
比如,造金牛犢事件。
以色列人拜金牛犢的事,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最嚴重的罪行,而且這件事發生在剛剛宣布十誡,舊約成立之後不久。當然某些不信與無知的以色列人,應自己擔當自己的罪。但作為宗教領袖之一的亞倫,在這件事上卻難辭其咎。他所以會陷入這麼嚴重的錯誤中,是因為他不敢說“不”。不敢冒犯眾人,不敢麵對別人的反對;他明白真理,卻不敢實行真理。
當時的埃及人以牛為神聖的動物,民間有很多牛的偶像。約瑟所得的異夢也以“牛”為主要象征,因為埃及人較易領會。所以牛犢的像不是神,耶和華才是神。以色列人要離開充滿以牛犢為偶像的埃及去侍奉神,這一點亞倫完全清楚,何況剛剛宣布的十誡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亞倫竟答應以色列人的要求鑄造金牛犢,顯然是不合適的。
其實摩西不在時,亞倫既是摩西的發言人,又是大祭司,隻要他反對造金牛犢,或大膽地說些勉勵警告的話,理應可以阻擋以色列人犯拜金牛犢的罪;但亞倫一開始就不敢說“不”,以色列人一要求,亞倫就答應為他們造金牛犢。
亞倫的做法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我們在待人處世中要學會拒絕別人,敢於說“不”。
生活中有不少人,認識不到“不”字的偉大,遇事優柔寡斷,畏首畏尾,結果常使自己處於被動地位,聽命於人。這些人心裏都知道不要什麼、不能怎樣和為什麼不要、為什麼不能,可就是學不會說“不”,於是簡單的“不”字,隻能在嗓子眼兒裏打滾,怎麼也跳不出來,這真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學會說“不”,並非直言其“不”,而是語中藏“不”。具體可參考如下建議:
一、先表明態度
有的人對於拒絕或是接受,在態度上常表現得曖昧不明,從而造成對方一種期待。雖然想表示拒絕,卻又講不出口。聽別人幾句甜言蜜語,就輕易地承諾下來的舉動,也是自己態度不明確所造成的。
二、緩和對方對“不”的抗拒感
雖然說“不”或“行”要明白表示,卻也不是讓你毫無顧慮地就表示“要”或“不要”。語氣強硬地說“不行”、“沒辦法”,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甚至招來對方的怨恨。對別人的要求要洗耳恭聽,對自己不能答應的事要表示抱歉,體諒對方拚命工作的苦心……這些都是在你回答“不”之前所應思考的。尤其當要求的對方是上級時,說話更要留有餘地。
三、要顧及對方的自尊,給對方留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