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袁紹任孫堅為先鋒後,有暗地裏派自己的兩個最勇猛的武將顏良,文醜前去汜水關。虎牢關是洛陽的門戶,而汜水關的背後則是洛陽通往長安的要道。袁紹派人攻打這裏,很明顯是想斷了董卓的歸路,又想幹點功績出來給世人看看。
話說孫堅走後,濟北相鮑信恐孫堅得了頭功,暗令其弟鮑忠抄小路先行,繞到孫堅前麵,自己領兵隨後就到。此時,征東大將華雄已經到了虎牢關,而原本的虎牢關守將胡軫成了華雄的副將。
華雄站在虎牢關上,看向遠方,目光有種視死如歸的感覺,隨後又變得堅定起來。華雄乃是關西人,素以勇猛著稱,乃是董卓未招到呂布前的第一猛將,不但武藝高強還熟知兵法。因其才,遭到李催。郭汜的妒忌,想拉攏華雄,但又因為華雄那是性情中人,看不慣西涼兵燒殺搶掠,不但拒絕了,還說道:“我等豈能與禽獸為伍。”還多次向董卓上言,李郭二人常常縱兵強掠,這二人更加恨華雄了。若是董卓嚴懲二人,讓二人一蹶不振也就罷了。但董卓這人當久了上位者,也慢慢地摸索到了作為一個統治者該做的事情。常常散些金銀與有功之人和忠心之人,以此來拉攏人心。他董卓為了拉攏士卒甚至不惜縱兵燒殺搶掠,讓士兵沉浸在這些快感中。能更好的服從他董卓的命令也能訓練出一支惡魔般的士兵。事實也如董卓所想。西涼兵悍不怕死,但卻名聲很臭。不但如此,董卓為了贏得將領的忠心,還把一部分兵權給了自己的親信。如:張濟,李催,郭汜,樊稠,還有女婿牛輔,當然也有華雄。
而為了更好地掌控著這幾個將領,他們之間都有一點微妙的平衡。但華雄卻想告倒李催和郭汜,不得不讓董卓懷疑華雄是否別有用心,但又不好駁了華雄的麵子,隻好當麵訓斥了李郭二人,後就不了了之了。打蛇不死,反被蛇咬。當董卓得到呂布的時候。華雄的地位就一落千丈。李郭二人常想董卓進言華雄的不是。如此,華雄就淡出了董卓的視線,連兵權都被卸了。華雄一直想著能有打仗立功的機會,到時就能再得到董卓的信任。
這次諸侯反叛,讓華雄看到了機會。於是向董卓請命,董卓可能覺得有點對不起這個忠於自己的人,就讓他去了虎牢關。
鮑忠此時,已經隱隱約約看得到,那雄偉在兩座險山峻嶺之間的雄關了。得知孫堅還沒有到的鮑忠,更加催動軍士加速前行。華雄站在關上,看見前方塵煙滾滾,讓副將胡軫準備好防禦工作,自己繼續在關上觀望。鮑忠來到關下,見關上並無多少士卒,隻有一個黃臉大漢站在關上。以為有便宜可占,止住全軍,獨自一人打馬向前,向關上喊道:“關上的人聽著,吾乃討董聯盟濟北相之弟鮑忠,董卓氣數已盡,吾等一十八路諸侯將攜百萬大軍(當然是嚇唬人的)即將踏平此地,念爾等無知,快快投降,好饒爾等一命,不然打破此關,雞犬不留。”
那黃臉大漢就是華雄了,隻聽華雄說道:“請將軍稍後,我等這就開關獻降。”說完叫來胡軫低聲說道:“敵軍多為步卒,且又急行至此,士卒具疲憊不堪,而來將狂妄自大,我先示弱,以安其心,待我領百餘騎兵出關,可破來軍,你當好生守關,以防不測。”胡軫點了點頭,下去準備。
華雄招來百餘騎兵,開了關門,徑直向鮑忠跑去。鮑忠聽了華雄的話,真以為關上的人要開關獻降,此時見關門開了,就出來不過百人,更加相信華雄的話,親兵見有百騎出關,本能地欲上前保護鮑忠,但卻被鮑忠揮退。鮑忠向來者問道:“爾等何人,為何還不停下?”華雄不答,依舊向鮑忠奔去。當鮑忠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此時華雄離鮑忠不過十來步,本想喊人來助,但華雄根本不給鮑忠機會,舉起手中大刀向鮑忠頭頂劈去。身為武將的鮑忠幾乎本能地抬槍相抗,但此時,華雄陰陰一笑,突然刀鋒一轉,在兩馬相並之際,攔腰向鮑忠橫砍過去,可憐的鮑忠還沒反應過來已經上下分離成了兩半。就在華雄斬殺鮑忠之際,身後百騎也向其他士卒衝去,一邊是以逸待勞,一邊是疲憊不堪;一邊是主將已死,一邊是主將剛剛大展神威;一邊是步卒,一邊又是騎兵,雖然人數有些差距,但軍士已無鬥誌。其結局可想而知。鮑忠被殺,全軍大敗的消息很快就被在後的鮑信知曉,而得知敵軍隻有百餘騎的時候,忙令全軍上前,欲為其弟報仇。一麵收攏敗軍,一麵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