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成長(1 / 3)

人生隻要踏實就好

一位成功學大師說過,人不是不能遐想、展望,但想了就要付諸行動。如果隻遐想,而不學習、實踐,那就真成“瞎想”了。孔子講過:“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你要成功,就該從那細小的萌芽開始生長,從那一小撮泥土築起,從此時此刻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千裏之外的遙遠地方,有非常迷人的景致,有富有魅力的目標,如果你隻在那兒空想,而不一步一步地去走,那也隻能是想想而已。

一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之後,確實能提高生活的質量。但是,創新和發展都是在踏實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丟棄了踏實的態度,再新奇的思路都很難轉化為生產力。因為思路沒有準確的支點,就撬不起地球,隻能撬翻自己。

成功是務實綻開的花朵,好高騖遠,以及脫離實際地空想、妄想、幻想、瞎想,都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魯迅先生告誡說:“誌願愈大,希望愈高,可以致力之處就愈少,可以自解之處就愈多。”誌願和希望的實現要靠幹和做。幹和做就是務實,就是腳踏實地,就是要找到實現誌願和希望的用力之處。否則,就會像魯迅先生說的,“開首太自以為有非常的神力,有如意的成功,幻想飛得太高,墜在現實上的時候,傷就格外沉重了”。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長詩《青銅騎士》裏寫道:“隻有踏實地累積實力,才能為自己贏得獨立與榮耀。”拔苗助長的人,隻會讓僅有的一點能力過早顯露,遭到別人的白眼;好高騖遠的人,隻不過有個看似比別人崇高的目標罷了,若不肯腳踏實地去做,最後隻能與失敗為伍。

“踏實”的含義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的,可是我們真能做到“踏實”嗎?

我們可以用比較形象的真實例子來說明“踏實”的巨大力量。美西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抵抗組織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係,因為加西亞將軍掌握著西班牙軍隊的各種情報。但是,美國軍隊隻知道他在古巴叢林的山裏,卻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因此無法聯絡。然而,美國又要盡快地與加西亞將軍合作。一位名叫羅文的人被帶到了總統的麵前,送信的任務就交給了這名年輕人。

一路上,羅文遭遇了很多坎坷,在牙買加遭遇過西班牙士兵的攔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屬海軍少尉眼皮底下溜過古巴海域,還在聖地亞哥參加了遊擊戰,最後在巴亞莫河畔的瑞奧布伊把信交給了加西亞將軍,因此羅文被奉為美國的英雄。

看過《致加西亞的信》的人也許會覺得羅文所做的事情一點也不需要超人的智慧,隻是一環扣一環地前進,因此認為把羅文塑造成英雄有點言過其實。但就是羅文這麼“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把信送給加西亞,才使美國贏得了戰爭。

踏實並不等於原地踏步、停滯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韌性而不失目標,時刻在前進,哪怕每一次隻是前進了很短的、不為人所矚目的距離。然而“突然”的成功大都來自於這些前進量微小而又不間斷的“腳踏實地”。

實實在在地工作

不論是鑽研知識、學習技能還是追求成功,我們都要像大樹一樣,逐步累積自己吸收的養分,進而培養出紮實的能力,讓邁出的每一步留下的都是絕對堅實的足印。

成功沒有捷徑,但有一個很重要的秘訣,那便是累積實力。當你擁有穩紮穩打的實力後,自然會充滿自信,即使前麵有一道鴻溝,你也能一躍而過,走向成功的彼岸。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的工作太無趣了,天天看報紙、喝茶,簡直就是浪費生命。”一個人在這種狀況下,就會覺得有理由敷衍。有的說:“我的工作沒一點挑戰性,天天如此,今天是昨天的重複,明天就是今天的重複,從這裏就可以看到十年後的我。”這聽起來確實有些道理,每天做一樣的事,太無聊了。

在工作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時候人太“聰明”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當然這裏指的是小聰明,“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在工作中,還是得踏踏實實地做點事。任何人都抹殺不了的,是一個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

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許文華,一個叫程家明。他們大學畢業以後同時進入了一家IT公司,從事銷售工作。他們雖然是好朋友,但性格迥然不同。

程家明言語不多,在公司上班時,把時間都用在上網收集資料和與客戶電話溝通上,和同事談的也大多是工作之事。相比之下,許文華則顯得八麵玲瓏,誇女同事衣服好看,與男同事稱兄道弟,更不忘抽時間陪部門經理搓搓麻將,似乎頗有人緣。他也因此了解到了頗多的公司內幕:某某是靠誰的關係進了公司,某某的獎金發了多少。許文華常點撥程家明:要把與領導和同事的關係搞好,工作才更好做。

隨著時間的推移,程家明的銷售業績開始領先於許文華。同樣提出的方案,大家對程家明的方案討論得很詳細,而對許文華的則往往是一筆帶過,不會過多注意。這讓許文華很不平衡,心裏有了情緒,工作也受到影響,他甚至已經開始考慮是否要跳槽。

兩周後,公司進行人事改革,有一些崗位在全公司內公開競選,程家明報了名。許文華則對程家明說:“報了也是白報!我們都是新人,參加競選的人誰沒有關係啊?怎麼可能輪到我們呢!”經過積極籌備,程家明從12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區域技術銷售部經理,總經理對程家明讚賞有加。他說,IT公司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因此新人的晉升機會很大。程家明好學實幹、工作能力出色,公司當然會給這樣的優秀職員提供鍛煉機會。

程家明經過自己實實在在的工作,已經贏得了總經理和同事的認可,工作已經步入正軌,開始在公司擔當重任。而許文華依然還在銷售部原來的崗位上,比剛開始更多了幾分牢騷和不滿,經常自怨自艾。

在工作中,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固然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實力。我們在工作中的首要任務是不斷地充實自己,能夠對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而不是把太多的精力花在猜忌他人身上。與其把心思花在琢磨領導、同事身上,花在抱怨環境上,還不如把心思花在工作上。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了,還擔心沒有人賞識嗎?

發展是硬道理。在職場中,業績才是硬道理。要想在某一公司某一職業立足,進而想謀求發展,自身沒有實力是行不通的。

熱情投入,快樂工作

英國著名作家羅斯金說:“來到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

即使是最卑微的職業,從事它的人也能從中體驗到快樂與滿足。一些非常擅長做家務的主婦,不管她們是烤麵包、鋪床鋪,還是擦洗家具,都是一副樂在其中的專注神態。她們以積極的心態做這些事,並從中享受到樂趣。看著她們以輕鬆愉悅的心情做事,看著她們那發自內心的滿足,真是一種享受。

大家都知道李素麗的事跡,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當初李素麗的理想是做一名播音員和主持人。所以,高考時她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但是她以12分之差沒能考上大學。

落榜後的李素麗當了一名公交售票員,但是她並沒有因為售票員的平凡而輕視這項工作,而是認真負責,盡力當好這個車廂裏的“主持人”。

在售票員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李素麗通過多年的實踐和一點一滴的積累,練就了能根據乘客的不同需求給他們提供最周到的服務的本領。老幼病殘孕,最怕摔怕磕怕碰,李素麗就主動攙上扶下;上班族急著按時上班,李素麗見到他們追車就盡量不關門等他們;外地乘客既怕上錯車,又怕坐過站,李素麗不僅百問不煩,耐心幫他們指路,還記著到站提醒他們下車;遇到堵車,她就拿出報紙、雜誌給乘客看,以緩解他們焦急的心情;看到有人暈車或不舒服想吐,她會及時送上一個塑料袋;遇到不小心碰傷的乘客,她趕緊從特意準備的小藥箱裏拿出常備的“創可貼”……熱情真誠地為乘客服務的李素麗贏得了廣大乘客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