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成長(2 / 3)

從1992年起,李素麗獲得了一連串的榮譽和獎章。這時的李素麗,你能說她比一個播音員或是主持人差嗎?李素麗說,當了售票員以後,她感覺自己既是播音員,又是主持人。“如果你把工作當做是一種樂趣,那麼,工作會越做越好。如果你能找到工作的樂趣,那麼,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願的。”

一個人十分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工作內在的性質,而在於人們從事這些工作的動機、興趣和熱情。用從內心深處湧出的激情從事工作,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否則隻能把工作做得很一般甚至很差。

如果你能換一種心態看待工作,不再把它看成糊口的工具,你會發現,人生最有意義的就是工作:與同事相處是一種緣分,與顧客、生意夥伴見麵是一種樂趣。人可以通過工作來學習,可以通過工作來獲取經驗、知識和信心。用這種積極的態度投入工作,無論做什麼,都很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你對工作投入的熱情越多,決心越大,工作效率就越高。當你抱有這樣的熱情時,工作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工作就變成了一種樂趣,就會有許多人願意聘請你來做你喜歡做的事。工作是為了使自己更快樂!正是富有詩意的心態、愉快樂觀的精神、飽滿的生活熱情,使得自己把枯燥乏味的日常工作,看成是充滿激情與成就感的事業,並身體力行。

當一個人喜愛他的工作時,是可以一眼看出來的。他非常投入,其表現出來的自發性、創造性、專注和謹慎,都十分明顯。而這在那些視工作為應付差事、乏味無聊的人那裏,是根本看不見的。

這樣的情形在辦公室、商店、工廠裏也經常見到。一些職員拖拖遝遝似乎連走路都費很大的勁,讓人覺得,生活仿佛是個沉重的負擔。他們討厭自己的工作,希望一切都快些結束,他們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能充滿熱情,幹勁十足,自己卻總是覺得什麼都單調乏味。看著這樣的職員做事,簡直就是受罪。

對於工作,或者說,對於做事,要充滿熱情,全身心地投入。

全身心地投入是一種物我皆忘的境界。柳宗元的名詩《江雪》描寫的就是這種極高的境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如果你問這位老翁釣到了多少名多少利,可能什麼都沒有。可獨釣者釣到了他的感覺,釣到了一個物我兩忘的自如、自得、和諧的極致境界。這就是“投入”,這就是追求者的情懷。如果臨淵羨魚,又怕濕腳,一輩子對事業、對情感淺嚐輒止,輕飄飄地來,輕飄飄地去,最後將一無所獲。要想獲得釣魚的歡樂,就必須到江邊去。一輩子不想耕耘的人,將永遠沒有收獲。

不論做什麼事,都必須竭盡全力。這種精神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日後事業上的成功或失敗。

隻要全神貫注,則工作上厭惡痛苦的感覺,都會消失;凡是不懂得這個秘訣的人,也就是不懂得獲取成功與幸福秘訣的人,最平常的事務隻要能投入,就能使之成為神聖高尚的職業。

有一位老人,他是四川大學的一位教授,他說他最大的享受莫過於焚香沐浴後,讀一遍《紅樓夢》。當有人問他要升官還是讀“紅樓”時,他反複思考了以後回答說:“讀‘紅樓’。”全身心地投入,使他成了有名的“紅學”家。這種投入是一種享受。

投入是一種最高的藝術境界,即所謂的“如醉”“如夢”。“如醉”,醉境造就詩人;“如夢”,夢境造就畫家、雕塑家、舞蹈家,以及一切視覺藝術。

出神入化,超時空地“攝取”多種信息;鬼使神差,顛倒癡迷,出現一種自己都不知道的神奇力量在支配你!出現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創造出你自己事後都莫名其妙、驚歎萬分的作品,一種“不由自主、任筆揮灑”的必然狀態。那就是一種潛意識被調動起來進行創作的狀態,達到一種大自由、大自在的境地,這就是——瀟灑。

使用如下方法,可以保證集中精神去工作:

1.使刺激引起的興奮強烈起來

注意力與興趣有著直接的關係。一個人對某事興趣越大,興奮程度就越高,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

2.排除外界幹擾

這裏有兩條辦法可供選擇,一種是鬧中取靜,一種是閉門謝客。詩人普希金喜歡把自己關進書房,閉門苦讀。小說家契訶夫則既能在喧嘩的環境裏寫作,又能在寧靜的書屋揮筆。英國科學家培根指出,演算數學題可以使人專心,因為做數學題稍一分心,就會做錯或者根本做不出。如果你對數學沒有興趣,那就抄書吧!幾張紙抄下來,注意力也就慢慢集中了。法國偉大科學家居裏則說:“當我像嗡嗡作響的陀螺一樣高速旋轉時,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種因素的幹擾。”在這裏,高尚的誌趣和頑強的意誌完全可以對注意力的集中發生巨大的作用。

3.將時間分塊,在一塊時間中保證一次隻做一件事情

不管你是在洗碗、打電話、上課、玩遊戲、與朋友說話,還是在閱讀雜誌,都試著把精力隻集中於一件事上。投入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中去,集中精力,你會發現有兩件事開始發生。第一,你將確實享受你正做著的,哪怕是一些平常的事,像洗碗或洗澡之類。精力集中,而不是注意力分散,這會使你完全被你所做的事情所吸引,並對此有濃厚的興趣,而不管它可能會是什麼。第二,你將驚異於你如此迅速和高效地把事情完成了。因為你把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所以,在你生活的各個領域你的技能都有所增進,比如寫作、讀書、幹雜活或者打電話等。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要成就一件傳世之作,不知道要吃多少苦頭,不知道要經曆過多少年的磨煉;一個作家要成就一部優秀的作品,不經過幾番痛苦的思考是難以實現的;一支部隊要贏得一場戰役的勝利,就必須作出巨大的犧牲。這些畫家、作家和戰士,都是用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鑄就榮譽桂冠的。

在羨慕別人成功的同時,不妨捫心自問:“他哪裏比我優秀?”然後力求改進。如果對方實在沒有超越你的地方,那又為什麼他做得到而你做不到呢?

《聖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彼得出外遠行,途中耶穌看到地上遺落著一塊破舊的馬蹄鐵,於是要求彼得把它拾起來。但是,彼得卻因為旅途勞累,不願為一塊馬蹄鐵折腰,因此充耳不聞,故意假裝沒有聽到。

耶穌並沒有多說些什麼,他自己彎腰撿起了馬蹄鐵。到了城裏,他用這塊馬蹄鐵向鐵匠交換了微薄的金錢,又用這些錢買了十七八顆櫻桃。

師徒兩人繼續往前行,來到了一片荒野。彼得背著沉重的行李,走得又累又渴,但是身上的水卻早已喝光了。正當他苦無對策之際,耶穌悄悄地從衣袋裏丟出一顆櫻桃,彼得看到了,像是發現什麼大寶藏似的,連忙撿起來吃。

於是,耶穌每走一段路就丟下一顆櫻桃,彼得也隻好每走一段路便彎一次腰。一路上彼得為了甘甜的櫻桃,不知道狼狽地彎了多少次腰。

耶穌見到彼得腰酸背痛的模樣,知道他受夠了教訓,於是笑著說:“如果你不肯為小事付出,那麼你將會為更小的事而付出更多。”

清代名臣曾國藩曾說過一句名言:“堅其誌,苦其心,勞其力,則事無大小,必有所成。”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成功金字塔上的一塊塊小磚頭,不加以積累,又如何造就出成功?

法國作家夏爾說:“為了換取燦爛的光華,你必須去吹動那些微弱的火花。”耕耘貴在腳踏實地,而非幻想著一步登天。大多數人的成功,都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路,就是這麼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