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給朋友寫封信嗎?現在就寫。有什麼可以擴大業務的好想法嗎?現在就去嚐試。記住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忠告:“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做。”
一個人一旦有了拖延的習慣,每當想要拖延的時候,就應該及時轉換想法。如果已經設定了期限,就不會拖延。而且,那個期限如果是一定要完成無法再變更的,就沒有拖延的借口。
仔細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遲早要做,為什麼要等一下再做?現在做完等一下可以休息,有什麼不好?現在休息,也許等一下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想想,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歡拖延的,現在就下定決心,將它改善。
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當你可以激發自己的行動力的時候,你會非常有幹勁,會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當事情的結果不如意時,很可能是你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當完成的速度不夠快的時候,很可能是你使用的策略不對。
要當一個成功者,必須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鬥。成功者從來不拖延,也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動手去幹。他們忙忙碌碌盡己所能幹了一天之後,第二天又接著去幹,不斷地努力,直至成功。
要記住這句老話:“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成功者一遇到問題就馬上動手去解決。他們不花費時間去發愁,因為發愁不能解決問題,隻會不斷地增加憂慮。當成功者開始集中力量行動時,立刻就興致勃勃、幹勁十足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你遇見過那種喜歡說“假若……我已經……”的人嗎?有些人總是喋喋不休地大說特談他以前錯過了什麼雲山霧雨的成功機會,或者正在“打算”將來幹什麼渺渺茫茫的事業。
失敗者總是考慮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所以總是因故拖延,總是順利不起來。
總是談論自己“可能已經辦成什麼事情”的人,不是進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隻是空談家。“實幹家”是這麼說的:假如說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間得來的,那麼,這一夜乃是無比漫長的曆程。
不要等待“時來運轉”,也不要由於等不到而覺得惱火和委屈。養成行動的習慣,凡事掌握其根源,必定會得到非常大的收獲和成效,不管你現在要做什麼事,請立刻行動吧!
許多人的拖拉是因為形成了習慣。對於這樣的人,無論用什麼理由,都不能使他自覺放棄拖拉的習慣。因此,需要重新訓練,訓練迅速有效的行動力,以養成積極工作的習慣。
魯莽行事是在製造麻煩
“行事之前先想仔細”或“投資之前先仔細研究”並不表示我們做事猶豫沒有決斷能力,做事果斷並不等於魯莽行事。這些話的意思是要告誡我們:采取行動千萬不可魯莽、倉促,要認清事實真相再采取相應的行動。我們每一天都該有所成長,就讓我們從認清前進的方向開始吧!
假如醫生在搶救病人的時候,沒有事先把病人的情況弄清楚,則很有可能給病人帶來生命危險。在許多情況下,立即行動的確是必要的,但是立即行動並不代表不去思考就草率行動。
住在新奧爾良市的鮑曼太太,好幾年前曾為了財務問題而煩惱不已。她有一位年老多病的母親住在布魯克林,由兩名婦人負責照料飲食起居。鮑曼太太後來發覺很難維持這樣的開銷,而一位時常在財務上資助她的叔父,也在這時打電話向她表示是否可以減少開支。如減少那兩名看護婦人的費用,或縮減房屋的維修費,等等。
鮑曼太太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便要求讓她好好想一下,等作了決定之後再回電話給他。鮑曼太太十分感激這位叔父長期的資助,也覺得應該想辦法減輕這位叔父的負擔。
“我取來一些紙張,然後開始分析。”鮑曼太太描述道,“我先把母親的收入列出來,如有價證券、叔父給她的資助等,然後再列出所有開支。沒多久,我便發現母親在衣、食方麵的花費極少,但那棟擁有11間房的住所,卻得花一大筆錢來維持——光是每月的瓦斯費就得二三十塊錢,再加上各種雜項開支和稅金,還有保險費等,為數十分可觀。當我看到這些白紙黑字的證據時,便知道事情該如何處理了——那房子必須解決掉。”
“從另一方麵來看,母親的身體愈來愈壞,我擔心再讓她長途跋涉可能不太妥當。她一直希望能在那棟房子裏度過餘生,我也願意盡可能滿足她的願望。於是,我去拜訪一位醫生朋友,請他給我一些意見。這位醫生認識一名經營私人療養院的婦人,地點離我們住的地方隻有3分鍾路程。”
“這位婦人不但心地好,人又能幹,所收的費用也極合理,因此我決定把母親送到她那裏去,讓她來照顧。”
這件事處理的結果,對每個人來說都十分理想。鮑曼太太的母親受到極好的照顧,一直還以為她仍住在家裏。鮑曼太太現在每天都能抽空去探望她,而不是每星期一次。她叔父的負擔減輕了,她的財務問題也獲得解決。這個經驗告訴鮑曼太太,假如把問題寫下來,便能完整、清楚地看到所有的事實,問題往往便迎刃而解。
鮑曼太太的例子,很清楚地顯示出:能否做好一件事,往往要看事前的分析。假如鮑曼太太沒有好好去研究問題所在,也沒有好好去組織要采取的步驟,而是草率地采取行動的話,則很可能不但不能解決財務問題,甚至還會嚴重影響到她母親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