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3 / 3)

卻說本年清穆宗十六歲,乃是大婚之年。這一日,穆宗奉兩宮太後在乾清宮擇選皇後,眾秀女一字排開。其中有一人,曰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慈安太後甚愛之。又一人曰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生得俏麗清秀,故慈禧獨愛之。穆宗看遍秀女,問於兩宮。慈禧曰:“予觀富察氏可立,皇帝意下如何?”穆宗不答,問慈安曰:“母後皇太後慈意如何?”慈安曰:“此皇帝親裁。”穆宗又問,慈安遂細聲曰:“予視阿魯特氏端莊文靜,或可立也。”穆宗曰:“母後之言,與朕暗合。”遂詔立阿魯特氏為正宮皇後。慈禧不悅,曰:“皇帝今日長成,吾言無用矣。”穆宗無奈何,又立富察氏為皇貴妃,曰慧妃。九月,頒詔天下,冊立皇後阿魯特氏。王大臣皆來拜賀,穆宗設宴宮中,與百官同樂。

卻說皇後阿魯特氏長帝兩歲,端莊貞靜,處事謹慎,穆宗甚愛之。帝左右多慈禧爪牙,穆宗每日起居,慈禧盡知。慈禧見穆宗與皇後相敬如賓,和如琴瑟,心中不悅。乃召穆宗詰問,強其移愛慧妃。然慧妃輕佻,心胸狹窄,穆宗不喜。而母命難違,又不能常往中宮來見皇後,遂獨居乾清宮。久之,與太監嬉戲遊宴,常微服而出,致放蕩之習。時在東華門外有煙館,在內藏垢納汙,導引男女,供帝取樂。慈禧聞之大怒,召帝讓曰:“皇帝春秋已盛,典學將成,來年便要親政。卻與奴才廝混,何以君天下!”穆宗懼,伏地請罪,慈禧將皇帝親信太監盡皆處斬。穆宗有意悔改,不複嬉戲也。

卻說列國公使亦來宮中相賀大婚,穆宗設宴慰勞眾使。席間,穆宗告之眾公使稱來年即將親政,眾人皆賀。宴罷,眾公使將清帝親政事皆回報本國。且說日本君臣聞知此事,君臣相商,井上馨出班奏曰:“琉球已廢為藩國,台灣生番之事未決,今可派員往清賀親政,暗中探其口風,問以台灣事。”睦仁從之,遂派副島種臣為全權大使,柳原前光為副使來華。(看官:這副島種臣乃維新功臣,通曉漢學。)臨行,睦仁謂二人曰:“台灣島生番屠殺琉民,若棄之不問,後患非小。此派二卿前往,須探明究竟,確實生番是否清屬。待汝二人還朝,再作良圖。”種臣、前光拜辭天皇,望中原而來。

同治十二年正月,穆宗典學已成,兩宮撤簾,皇帝親政,受百官朝賀,大赦天下。朝鮮國王李熙遣使來賀,且貢方物。帝召陪臣問曰:“韓王近來無恙乎?其春秋幾何?”韓使跪答曰:“臣主感荷大皇帝天恩,春秋正茂,今歲二十一。”穆宗曰:“李熙長朕四歲。朕聞朝鮮政令皆聽於韓王生父,可有此事?”答曰:“天耳聖聰,實是也。”穆宗甚喜,大笑曰:“李熙父子情深,朕羨妒焉!”言訖,吩咐禮部設宴款待朝鮮陪臣,韓使謝恩出殿,不題。次日,歐美列國公使覲見,拜賀親政,貢獻方物。初,恭王與列國公使就禮節反複辯詰,遂定以免冠,行五鞠躬為禮。

卻說副島種臣、柳原前光至京師,先到總理衙門來。恭親王接著,各自行禮。前光曰:“恭王爺無恙!”恭王亦還禮,前光指種臣曰:“此位是吾天皇所派欽差,外務卿副島種臣公。”種臣曰:“恭王爺賢名,在下久聞,今日得見尊顏,不勝幸甚!”恭王曰:“貴欽差過獎,皆為國家社稷,不敢謂賢!”種臣曰:“昨年聞貴大皇帝大婚已諧,今又親政,吾奉天皇詔命,特來送書申賀。”恭王曰:“貴欽差可先至館驛少歇,待吾奏明皇上。”二人從之,遂往館驛來。次日,恭王相請,二人至總理衙門。恭王曰:“吾皇上聞貴欽差來此相賀,甚是喜悅,相約今日召見。”二人大喜。恭王又曰:“尚有一事,關乎禮節,不可不先聞也。”種臣問之,恭王曰:“日本久受中原教化,乃是同文之邦,非西國可論。貴欽差入宮覲見,當行中原大禮,跪拜如儀。”二人聞言不悅,前光曰:“此論斷不可行。”這正是:日臣來朝賀親政,引得兩家禮節爭。欲知種臣將行何禮,且見下回分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