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寶刀獻恩相(1 / 2)

當時袁紹為渤海太守,聽說董卓在京師弄權作惡,便修書一封秘密送於司徒王允。

信中說道:“董卓老賊欺天廢主,所行諸惡,人人不忍言提。然明公卻任其囂張跋扈,如此不聞不問,豈是報國效忠之明臣?紹今集結兵馬,日日操練,欲掃清王室,以安天下。恐有閃失,現下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見機行事,謀殺惡賊。如有驅使,吾當奉命而行。”

王允見此書信,搖頭苦笑,沉思良久,亦無可行之計。

一日,王允在朝中辦事,見值班閣樓內皆是舊臣在此,於是說道:“今日乃老夫生辰,敢請眾位屈尊,晚間到寒舍小酌一杯。”

眾官皆回道:“必來司徒府上祝壽。”

當晚,王允設宴於後堂,公卿皆至。

酒過三巡,王允忽然掩麵大哭起來。

眾官皆驚!紛紛起身問道:“今日乃司徒貴誕,何故發悲如此?”

司徒泣聲回道:“今日非吾生辰賤降,隻因想與諸位一敘,又恐董卓見疑,故托言慶誕耳!董卓這廝欺主弄權,令朝綱紊亂,江山社稷旦夕不保!想當年高祖皇帝誅秦滅楚,方有今日之天下;誰曾想傳至今日,竟要喪於董卓之手,吾思極而痛,情不自禁矣!”

眾官聽到此處,悲從心來,皆掩麵而泣。

唯有坐中一人,此時卻撫掌大笑,說道:“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還能哭死那董卓不成?”

王允異樣而視,但見此人乃驍騎校尉曹操也。(曹老板最喜歡的出場方式,那就是要搞點“個了別!”)

王允大怒,訓斥道:“汝祖宗皆食俸祿於漢朝,今不思報國之策,反而譏笑吾等作甚?”

曹操回道:“司徒莫怪!吾非笑別事,卻笑眾位不思一計殺那董卓,哭有何用!操誰不才,卻願斷那董卓頭顱,懸之都門,以謝天下。”

王允聽罷,肅然起敬,起身問道:“孟德有何高見?”

曹操答道:“近日操屈身常侍董卓左右,非吾投賊,實乃‘緩兵之計’,以尋機誅之耳!現那董卓對我頗有信賴,我尋的時機便可近其身內。早聞司徒大人有七星寶刀一口,請借於操,吾入相府得機刺殺董賊,雖死不恨!”

“孟德果有此等忠心,真乃天下幸甚!”王允讚道。

說罷,王允親自酌酒一杯奉於曹操。

曹操瀝酒發誓,絕不後悔!

王允取來寶刀交於曹操。

曹操接過寶刀,藏於身內。取酒一杯相敬眾人,遂一飲而盡,便起身辭別眾官而去。

眾官於司徒府中又坐了一會,便相繼散去。

曹操自知事急不可耽擱,當眾宣誓刺殺董卓,萬一有人告密,自己必死無疑。

次日,曹操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便將七星寶刀藏於懷中,如往日一般來到相府,聽命董卓調遣。

曹操進到相府,問下人丞相所在何處,下人告知丞相正在小閣中休息。

曹操徑直來到董卓所在小閣,其間無人膽敢攔阻,便知董卓此時對曹孟德之信任。

此時董卓在小閣床上休憩,呂布持戟侍立於身側。

董卓見孟德來此,出言問道:“孟德今日何故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