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從車後閃身而出,大喊道:“奉先在此,特來護駕!”手提畫戟向前一遞,直接刺透董卓咽喉,斃其性命。
李肅過來又將董卓割頭在手。
呂布左手持戟,右手在懷中取出詔書,大呼道:“吾等奉詔討賊臣董卓,其餘人等不問。”
將吏皆伏地高呼萬歲。
後人有詩歎董卓:“伯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誰知天意無私曲,郿塢方成已滅亡。”
呂布突然想到什麼,又大喊道:“助董卓為惡者,皆李儒之計也!誰可速去擒之?”
李肅應聲願往。正欲動身,忽然聽得門外喊報,言說李儒家奴已將李儒綁縛來獻。
王允便下令將李儒綁去菜市口,斬首示眾;又命人將董卓屍首擺在通衢路口,以泄民憤!
董卓屍體肥胖不堪,那看屍的軍人以其肚臍點火為燈,膏流滿地。
百姓得知董卓已死,爭相搶來路口觀望,見到董卓屍首,或慟哭流涕手擲其頭,或放聲癡笑足踐其屍,哭笑謾罵之聲震天動地!
王允又命呂布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殺去郿塢抄沒董卓家產。
郿塢這邊,李傕突然得到探子來報,說董太師被李肅坑騙,王允夥同呂布將太師在長安伏殺,呂布、皇甫嵩、李肅又領大軍向郿塢殺來。
李傕聽後大驚,急忙叫來郭汜、張濟、樊稠商議對策。
“太師被那李肅坑騙,又被不孝逆賊呂布叛殺,吾等如何應對?”李傕傷痛說道。
“郿塢隻有三千飛熊軍,定是擋不住呂布那廝。”張濟說道。
郭汜出策說:“不如帶著太師家眷以及郿塢所存資財逃跑如何?”
“不可!不可!”樊稠急忙說道。
“為何?”其餘三人同聲問道。
“不是不可撤逃,而是不可攜帶太師家眷資財。太師已崩,那呂布引大軍急慌殺來,所為不過二物,一是那美姬貂蟬,二是這郿塢萬千資財。我等若是攜帶婦女老幼和萬千輜重撤離,不出半日就會被那呂布含怒追上。如此,諸位焉能留得性命。如今之計,應立即帶領飛熊軍輕裝火速撤離。那呂布引軍殺到,見貂蟬與所存資財俱在,定然不再理會我等。”樊稠解釋道。
三人聽罷,皆讚同樊稠所言。於是帶領三千飛熊軍,撇下董卓家眷以及郿塢萬千資財,連夜奔逃涼州去了。
呂布領大軍殺到郿塢,見守軍已逃,於是兵不血刃入了城。
入城後,呂布不顧其他,自先取了貂蟬,方才心中大定。
皇甫嵩下令將郿塢所藏良家子女,盡都釋放。又將董卓所有親屬,不分老幼,全部誅殺,董卓老母亦被殺。
董卓之弟董旻、侄子董璜皆被斬首示眾。
收繳郿塢所藏積蓄,黃金數十萬,白銀數百萬,綾羅綢緞、珠寶玉器、糧食等財物不計其數。
事後,呂布領軍班師回京,一應事項皆報與王允。
王允大喜,大犒軍士;又設宴於都堂之上,召集百官而來,斟酒歡慶。
酒過三巡,正是歡喜之時,忽然有細作來報:“稟報司徒,董卓暴屍於市口,卻有一人立於屍前,為其悲痛歎泣,貌似董卓同黨。”
王允聽後大怒:“董賊伏誅,士民莫不稱賀!此乃何人,竟敢為其傷感?”
於是命武士將那人擒來。
片刻之後,就將那人帶到腳前。
眾官定睛觀之,無不驚駭,隻因那人不是別人,竟是左中郎將,高陽鄉侯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