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正人君子糜竺 會讓梨的孔融(1 / 2)

眾人聽後大驚,轉臉看去,獻計之人乃糜竺也。

糜竺字子仲。此人乃世家富豪大族,常年往來洛陽買賣行商。

有一次,從洛陽乘車回來的路上,偶遇了一位美婦人。那婦人腿腳見傷行走不便,來求搭車載其一程。

糜竺欣然同意,待婦人上車後,自己卻下車步行,將車讓於婦人獨乘。

婦人過意不去,便邀糜竺上車同乘。糜竺執拗不過,隻得上車端坐,目不斜視。

行至徐州邊上一座荒山附近,婦人下車辭別。臨行之時對糜竺說道:“我乃山中一隱士,為謝汝這一路相載,示警一事:今夜汝家中必遭火災,可速歸家,搬離貴重財物,不可拖延。”言未畢就轉身向山路走去,片刻間消失不見。

糜竺聽後大驚,急忙飛奔到家,搬出家中所有物件。當晚果然廚中起火,屋房盡被燒毀。

此事之後,糜竺廣散家財,濟苦行善。陶謙得知此事,將其招來聘為別駕從事,輔佐自己身側。

話說回來,糜竺當日獻出破曹之策,繼續說道:“某願親往北海郡,請太守孔融起兵救援,再使一人去往青州田楷處求救。若兩路人馬齊來,曹操被我等三路夾擊,勢必退兵矣。”

“善!”陶謙點頭同意,依策而行。立寫書信兩封,問帳下誰人敢去青州求援。

一人應聲願往。眾人視之,乃廣陵人,姓陳名登,字元龍。

於是陳登去青州請田楷,糜竺去北海請孔融,陶謙自領大軍堅守不出。

卻說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也,乃孔子二十世孫,钜鹿太守孔尚之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自幼便聰慧過人。四歲那年,與兄長們一同食梨,孔融將大梨分與兄長,自己卻取小梨。

父問何故,孔融答:“融最小,法當取小者。”父親聽後欣慰大喜。

十歲那年獨身前去拜謁河南尹李膺。

門房見一童子,便故意刁難。

孔融嗬斥道:“我乃李相世交晚輩,汝敢攔我。”門房嚇的不敢言語,急忙將其領進。

待其入見了李膺,李膺笑問:“汝祖與吾祖何親之有?”

孔融答:“昔年孔子曾問禮於老子,融與君豈非累世通家?”

李膺大笑,並驚奇孔融應答。

少頃,太中大夫陳煒來到府中作客,李膺指孔融說道:“此乃奇童也!”

陳煒笑道:“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

孔融應聲回道:“聽君所言,君幼時必是一聰明人。”

二人聽後哈哈大笑,陳煒說道:“此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

孔融自此得名,後為中郎將,累遷北海太守。

孔融為人尚禮,極好賓客,常言:“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之願也!”在北海六年,深得民心。

當日,孔融正與來客攀談,人報徐州糜竺到訪。

孔融急請糜竺入見,又問其來意。

糜竺取出陶謙書信,言說曹操圍攻徐州甚急,望明公垂救。

孔融看了書信,皺眉說道:“吾與陶恭祖向來交厚,子仲又親到此,如何不去?隻是那曹孟德與我無仇,吾出兵無名。當先遣人送書和解。如其不從,然後起兵。”

糜竺說道:“曹操依仗自己兵多將廣,決不肯和解。”(曹老板: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孔融點頭,一麵差人給曹操送書,一麵點齊兵馬,準備隨時動身救援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