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待續(1 / 2)

(這一章寫得有點趕,邏輯脈絡不甚清晰,未曾好好交代小顧心路曆程的轉折,所以修改了一下。)

“選擇,原來是如此艱難啊!”他在心裏默默感歎,英挺的劍眉皺成一團,難決的猶豫翻騰成濃得化不開陰鬱的憂色,罩在英俊的臉上,將他內心的矛盾暴露無疑:不同於過去對於自己命運的焦急,更讓他不易決斷的,是這次抉擇的後果,可能影響到太平天國兩大巨頭——洪秀全與楊秀清的關係,進而影響這轟轟烈烈十餘載運動的氣數……

當然,就算此次違背了洪秀全的意思,兩人也未必會立刻失和——本來楊秀清就是中軍主將,自然有權決定作戰的方略計劃,洪秀全還得靠他打天下,也不會把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東王怎麼樣;楊秀清羽翼未豐,真多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跟天王翻臉——但是萬一以後到了金陵,局勢穩定下來,來個秋後算帳呢?自己不會成為臭名昭著“天京變亂”的始作俑者吧?——至少,自己為了擺脫眼前危局而出的主意,會不會正是造成君臣反目的重要因素呢?

哪怕這樣的情形恰是曆史的本來麵目,但如果讓顧邇然承認自己就是促成這千古悲劇的關鍵因素,在感情上他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就這樣猶豫著,他與楊秀清都默默無語。

“報——”一個通信兵急急趕來,跪下道,“稟東王!清妖以八千斤巨炮置於牆上樓頭,飛彈轟炸我炮兵陣地,我軍火力不足與之抗衡,李將軍請旨定奪,是否轉移陣地?”

“這個——”楊秀清一時也沒有主意,大炮極難搬運,陣地自然不是說換就換的;但既是威力不足與敵相爭,火力被壓製,當然也不能留在原地挨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便是久經戰陣英明果斷的東王也是如此,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傳令下去,讓李開芳撤了。

清軍居然有八千斤的重炮?他心中一陣慌亂,如此說來對敵人的火力配置得重新考慮了,現在也許應該把佯攻的部隊撤下來——他最擔憂的,是小陳正領著童子軍擔任這一“光榮任務”,一個不好,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也許是炮兵誇大其辭也說不定呢?”正在自我安慰,仿佛是為了證明他的僥幸有多淺薄,轟隆隆的一聲響,一枚巨大的彈丸從他頭上飛過,直落到對岸去了!落地的回聲傳來,便在數裏之外也隱隱入耳……

乖乖!這可得填裝多少火yao啊!看來清兵擁有巨炮說法不假,那前線……

一麵想著,他再也控製不住直哆嗦的腿,也不管影響如何了,鼓起勇氣對楊秀清說:“現在此處不甚安全,殿下安全要緊,不宜親冒矢石啊!還是回營再議?”

楊秀清也看見他蒼白的臉色,換了過去少不得玩笑幾句,不過眼前局勢的困窘使其無心於此,便不再堅持,轉身上馬,向大營方向而去。

他騎在專為自己配的毛驢上(我未成名曰:嗚嗚,丟人,駿馬須健兒,顧邇然隻有騎驢的本事,也隻好獻醜了),一邊暗暗下了決心——洪楊關係如何,翻不翻臉是日後的事,打不下武昌自己肯定立刻跟著完蛋,沒必要為明天的麻煩賠上今天的生命吧?為今之計,惟有力諫東王穴地攻城,兼防清妖援軍;如果強攻,全軍覆沒也未必能見到武昌內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