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待續(2 / 2)

常祿決心雖堅,無奈他的頂頭上司可不答應,提督雙福一聽說居然還要調兵出城,立刻把頭搖得如撥浪鼓一般——雖然身為於弓馬上得天下的滿州八旗後裔,但雙福早就不複祖先的英姿,麵對危險也隻有當縮頭烏龜的份:城內僅有的軍隊正是他救命的稻草,說什麼是放不得的!他一本正經地訓斥常祿:“匪眾我寡,你就是衝出去,又如何能與向軍門形成合擊陣勢?現長毛在長江布防嚴密,會打仗的石達開親自上陣,防堵援兵,向提督未必能來,我們怎能冒這個風險?武昌城內一兵一卒也不能動!”

兩個武官一時說僵了,其餘濫竽充數的文人當然更無點評分析的能力:常大淳也隻有和和稀泥,一麵祈禱向榮不要辜負聖恩,及時趕到救自己脫離苦海!

漢陽城南的翼王軍營大帳中,石達開正伏在案幾上,借著燭光仔細觀看地圖,連日來太平軍對武昌圍而不攻,隻取騷擾戰術,前線反倒平靜了。相對的,主持後方防務,抵禦清軍援兵的他,任務卻重了許多。楊秀清一再關照要提防清妖的援兵——這原也是在深通兵法的石達開的意料之內,自然需得全力以赴。

本來,他的打算是修牆據守,以工事防禦東線堵截向榮,保證前方兵力充足攻打武昌。但是,這一回向榮的反應卻出乎意外的迅速,據說一眾馬步炮軍,數萬人日夜兼程,看來是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救援武昌了。反觀己方軍隊,訓練缺乏裝備簡陋自不待言,而且轉戰日久,又在堅城下失了銳氣,能調來防守的隻有萬餘,其中泰半老弱;加上天寒地凍施工困難,計劃的三十裏長牆修了不到一半,甚至連營盤也是臨時搭就不甚穩固:一旦清兵大至,倉促間如何抵擋委實是一大難題。

雖然是第一次對自己完成戰鬥任務的信心發生動搖,石達開的心裏卻深以東王的計劃為然。畢竟,身為太平軍中最了解火yao兵器威力的將領,他並不看好天王強行攻城速戰速決的意見:目前軍中火器多半是他一力采辦的,那有限的幾門火炮能對堅固的武昌產生多大的威脅,他心中自然有數。“或者,穴地攻城是唯一可行的法子吧?”向來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石達開,何嚐不曉得攻城辦法的爭議其實是洪楊的分歧的公開化?但是卻又不能否認東王所言才是眼下最好的選擇——這也是他為何當眾迎合楊秀清的緣故。

不過,楊秀清此番公然提出與天王相左的意見,倒是前所未有的,是什麼使他下狠心做出如此決定?僅僅是出於局勢的危機感嗎?雖然同樣為戰事不利而頭疼,石達開還是忍不住思考其中的機關……

“報——”帳門被掀開,冷風撲麵,帶著一身寒意的偵兵跌跌撞撞地衝進來,“稟翼王,清妖的援兵到了!正在攻打我雙峰山陣地!”

“來得好快!”石達開推開案幾站起身來,大步走到了營帳門口。不顧刺骨的寒冷凝神側耳傾聽,果然,隨風而來的是一片人嘶馬喊之聲……

(新年快樂!貼上新的一章——大家繼續支持的說……潛水計劃不變,嘻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