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因朝廷和地方政令混亂不堪,農民生活困苦。有見及此,張角、張梁、張寶兄弟三人於魏郡,用所謂的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藥而愈,張角被百姓奉為活神仙,張角又派出八使到各地傳教。因此,追隨的信徒愈來愈多,甚至高達數十萬人,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等八大州,幾乎占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許多人為了投奔張角,不惜變賣家產,千裏迢迢,爭先恐後,沿徒擠得水洩不通,據說半途被踩死就有萬數多人。
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有三、四十萬人加入,張角見信徒漸多,便創建了「黃天泰平」,又稱「太平道」管理信徒,自稱「大賢良師」,他把勢力範圍分三十六區,稱為「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個領袖,全由張角控製,反抗漢室之聲日盛,不過信眾中不乏豪強、官員、宦官等,所以漢室並未多加理會。
中平元年(184年甲子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準備反漢;“蒼天”是指東漢,「黃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據五德始終說的推測,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所以眾信徒都頭綁黃巾為記號,象征要取代腐敗的東漢。張角一麵派人在政府機關門上寫上“甲子”二字為記認,另一方麵派馬元義到荊州、揚州召集數萬人到鄴準備,又數次到洛陽勾結宦官封胥、徐奉,想要裏應外合一起起事。
在這一切都待備時的起義前一個月,張角一名門徒濟南人唐周向官府告密,供出京師的內應馬元義,馬元義立即被車裂而死,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誅連千餘人,並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由於事出突然,張角被迫提前一個月在二月發動起義,因為起義者頭綁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軍”,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黃巾軍一攻下官邸,立開倉發糧,那些受盡剝削的老百姓為了填飽肚子,皆紛紛加入黃巾軍。
在魯陽郡一小村裏,一個十六歲的孤兒正在山上砍柴,見與自己同上山砍柴的同鄉們匆匆忙忙地往山下跑,他問:“你們怎麼了,是不是在山上遇到老虎了,沒事,我像上次那樣幾斧子把它給劈死。”
一個中年人對他道:“聽說大賢良師起兵了,我們都一起去參軍,一起打倒腐朽的朝廷。”
那少年道:“可是我還得砍柴賣啊,不然得餓肚子啊。”
那中年人道:“你砍柴賣那點錢,能填飽肚子嗎?現在隻有大賢良師能救我們,他可是活神仙啊,隻要打倒腐朽的朝廷,哪有填不飽肚子的呢?走吧,與我們一起去參軍,聽說村裏的人都走光了。”他說著拉著那少年就走。
那少年又道:“那我也得回家帶點東西啊。”
“你家有什麼貴重的東西嗎?”那中年人問。
“那倒沒有?”
“那你回家收拾什麼?走吧,你一個孤兒家裏能有什麼東西帶的呢?就憑你能幾斧子砍死老虎,你就能在戰場立功,到時你當將軍了,嗬嗬,別把我這個大叔給忘了......”那中年人一把拉著那少年就跑。
那少年隨著那位大叔在魯陽郡參加了張梁所領導的黃巾軍,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攻進官府糧倉,開倉分發,一時受盡饑餓的百姓紛紛加入黃巾軍,為的隻是填飽自己一直受饑腸轆轆的肚子而已,也並不去想是誰的皇帝,誰的賊?隻要給他們飯吃的就是好主子。所以在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那少年與那位同鄉大叔以及其他同鄉皆在戰亂之中分散了,他自己投身在黃巾黨將士何義之下。隨著張梁所領的黃巾軍攻向許昌,攻進並占領許昌城。由於黃巾軍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受苦受餓的老百姓,他們一攻下官府,就四處搶略,搶糧搶錢,於是便被朝廷及官史、豪強們稱為黃巾賊。
黃巾軍倉猝起義以後,漢靈帝大赦黨人,和緩漢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整個統治階級都發動起來,漢帝命何進為大將軍,何進便以大豪強出身的皇甫嵩、儒生出身的盧植、小豪強出身的朱俊(“俊”古體字為“儁”)為首率領一大批徒黨(董卓、曹操、劉備、孫堅之類),一致向黃巾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