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應對財富風險的重重挑戰,從提升財富規劃力開始(1 / 3)

|序言|

應對財富風險的重重挑戰,從提升財富規劃力開始

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與挑戰的時代,無論是國際形勢的改變還是社會經濟的變化,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如果說改革開放的前40年是高淨值人士低頭趕路、充分發揮個人才幹、專注財富積累與事業發展的階段,那麼2020年之後,高淨值人士就必須學會“抬頭看天”——了解經濟大形勢,了解國家不斷推出新政策的底層邏輯及其影響,了解私人財富管理麵臨的風險、挑戰與係統規劃方法……對高淨值人士及其家庭而言,財富管理不僅僅涉及資產的配置,更涉及對財富風險的係統管理與規劃。規劃力,是一個家族穿越經濟周期最核心的能力。

然而,認識、了解風險,進而高效地進行風險規劃,對於很多高淨值人士來說,是一件陌生且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基於財富管理的複雜性與個性化,家族的掌門人、核心人物不僅要請自己最信任的專業機構從旁協助,更要親力親為,從宏觀和微觀上進行認知突破與知識積累,才能真正為家族製定出有效、適合的整體規劃方案。家族的核心人物參與、思考得越深入,規劃的準確性就越高、顆粒度就越小。

因財富風險而產生的焦慮是真實的,急需做係統規劃的需求也是真實的,而橫亙在兩者之間最大的障礙,就

是高淨值人士自身對財富風險的認知溝壑。要想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挑戰,家族的核心人物要全力以赴,從對私人財富管理的認知開始“破冰”,係統地學習、了解這些陌生領域的知識架構與具體要素,完成認知迭代。

那麼,事務繁忙的高淨值人士,應當如何快速學習私人財富管理方麵的知識並了解相關工具呢?筆者作為國內最早專注於私人財富法律服務的律師之一,擁有諸多為高淨值家族服務的經驗,結合這些經驗,我認為可以優先從以下三個方麵進行認知突破。

認知突破一:厘清三類家族財富治理機製

2021年招商銀行聯合貝恩公司發布的《202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20年,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國的高淨值人士數量已達262萬人,共持有可投資資產84萬億元人民幣。該報告還顯示,除了“保證財富安全”和“創造更多財富”這兩個最重要的財富目標,“傳承安排規劃”與“家族企業治理”成為越來越多的高淨值人士的迫切需求。

近年來,經過金融機構的不斷教育,很多高淨值人士已經具備基本的風險規劃意識,但對於如何做還不夠清楚。筆者認為,要想設計出一個好的家族財富規劃方案,需要先對家族資產進行基本的分類、梳理,因為不同類型的資產會涉及不同的保

障與治理機製。結合筆者團隊之前服務過的家族財富規劃案例,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功能和性質,把家族資產分成三類。

1.經營類資產

這類資產主要包括家族企業股權和其他權益類資產。對於企業家的家庭而言,家族企業股權往往是核心財富,而且這種核心財富是動態的,其價值取決於企業的經營管理與傳承是否平穩。因此,對於經營類資產,企業家不僅需要考慮一般性的風險如債務、稅務等,還要考慮家族企業治理的優化方法、企業股權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傳承機製,以及第二代接班人的培養製度。鑒於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企業家大都年事已高,家族企業股權與管理權傳承的代際遷移時代即將來臨,如何提前規劃,是擺在中國民營企業尤其是家族企業麵前的社會性課題,需要家族掌門人專門抽出時間去深入思考,並做針對性的整體安排。經營類資產是家族資產治理中最複雜、最考驗規劃力的一類資產,其認知的重點在於係統的宏觀思考能力,比如對家族企業的外部因素(如行業特點、企業發展周期)與內部因素(如接班人的能力、意願和人選)的綜合考量。

2.非經營類資產

非經營類資產主要包括家庭房產、金融資產和其他動產等。這些資產是家族長期積累的結果。在擁有家族企業的家庭中,這些資產大多是由企業

經營成果轉化而來的。這些資產主要麵臨的風險有:家庭成員的婚姻、繼承風險,個人或企業的債務、稅務風險,因家庭成員國籍身份變動帶來的法律和稅務風險等。與經營類資產的治理機製相比,非經營類資產的治理機製相對簡單,認知重點在於了解具體的風險點和相應的防範、化解工具,能夠根據律師、財富管理機構的建議,做出定製化的風險防範規劃。

3.家族精神資產

這類資產雖然無法估值,卻直接決定了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家族的社會評價與家族榮譽。過去40多年,中國聚集全社會的力量埋頭搞經濟,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其中有太多勤奮、進取的家族故事,構成了一個個家族得以長久傳承的精神內核。家族財富的保障與傳承,絕不隻是針對有形資產,影響家族百年基業的,一定是家族的無形資產,即家族精神資產。所以,針對這類資產,認知重點在於如何提煉與總結家族精神,並通過製度設計讓家族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