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應對財富風險的重重挑戰,從提升財富規劃力開始(2 / 3)

高淨值人士可以從上述三類資產入手,梳理其現狀及希望形成的治理機製。但基於私人財富規劃的複雜性,僅依靠這個框架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結合其他維度進行綜合考量。

認知突破二:思考家族財富規劃的六個核心維度

1.生前贈與還是身後傳承

在考慮傳承安排時,無論是股

權、房產還是金融資產,高淨值人士都要考慮是生前贈與,還是身後傳承?不同的傳承方式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比如,生前贈與,雖然可以產生確定的傳承效果,但是自己可能會失去對所贈與財產的控製力,而子女可能會肆意揮霍財產;身後傳承,雖然可以確保自己在生前牢牢控製財富,但是身後容易出現遺產糾紛。這二者如何安排,是高淨值人士需要思考的第一個維度。

2.婚前傳承還是婚後傳承

第二個維度是:家族資產的傳承是在子女婚前進行,還是在婚後進行?高淨值人士可以在子女婚前通過贈與或其他方式傳承資產,其好處是這筆資產屬於子女的婚前個人財產,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範子女的婚姻財富風險,但年輕的子女能否有效管理這筆資產,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在實踐中,一般不太可能在子女婚前就完成所有資產的傳承,需要在子女婚後進行傳承的資產會比較多。因此,如何應對子女婚前和婚後傳承的風險,如何既維護家庭和諧又有效保護家族資產,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就需要高淨值人士了解各個法律、金融工具的特點,把握好子女婚前和婚後傳承的節奏。

3.國內傳承還是國外傳承

對於高淨值人士而言,資產和家庭成員可能是“國際流動”的,很多家庭有境外房產、股權、金融資產的配置,家庭成員

的國籍身份也各有不同。那麼,針對家庭成員的婚姻、繼承、稅務、企業接班等問題,由於資產、人員所屬的國度不同,其涉及的法域自然也不同。這就會麵臨複雜的涉外法律關係的挑戰。如何提前了解、應對此類風險,是一個很複雜也很重要的問題,也是一部分高淨值人士亟待解決的問題。

4.被動傳承還是主動傳承

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寫遺囑、主動做傳承規劃的習慣,這就導致繼承發生時,隻能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法定繼承,使得被繼承人一生積累的財富很可能無法按照自己的心願進行分配。所以,利用遺囑、遺囑信托、家族信托、人壽保險等工具進行主動傳承,就是高淨值人士規劃力強的直接體現。

5.股權傳承還是衣缽傳承

家族企業最理想的傳承方式,是子女繼承股權並接手家族企業的經營管理權。但是在現實中,很多子女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接班。所以,在家族企業傳承的規劃中,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維度就是股權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是否要分別傳承,以及如何做好企業傳承的人員安排。

6.使用傳統型工具還是創新型工具

在家族財富規劃中,肯定會涉及落實規劃方案的工具。傳統型工具有遺囑、贈與協議、公司章程等,創新型工具有家族信托、人壽保險、居住權規劃、意定監護、遺囑信托等。如何取長補短,在

保障實現目標的前提下綜合運用各種工具,並形成動態可調整的規劃方案,十分考驗家族核心人物的認知以及與專業機構配合的能力。就這一點,筆者尤其需要強調的是,本土化的解決方案、專業人士的建議和經驗積累,往往能更好地幫助高淨值人士實現財富規劃目標。

認知突破三:通過“三識”漸進提升家族規劃力

1.積累通識,提供思考基礎

實現家族財富保障和傳承,是高淨值人士日益迫切、清晰的需求。但是對於如何規劃、誰來幫助規劃、用什麼工具規劃、這些工具能達到什麼效果等問題,部分高淨值人士毫無頭緒,亟須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識。很多家族明知規劃重要,卻又猶疑不決、裹足不前,不是因為沒有專業團隊的幫助,而是因為家族核心人物不具備通識,力有未逮。

2.增長見識,激發思考與行動力

有了基本的知識儲備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或正麵或負麵的典型案例,進一步了解家族財富麵臨的挑戰以及規劃與否的區別,這實際上就是增長見識的階段。老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我認為更智慧的方式是“別人吃一塹,自己長一智”。我的很多客戶之所以把家族財富規劃從“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提升為“重要且緊急的事項”,委托我和團隊進行整體服務,就是因為遭遇了“觸發事件”。這個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