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減輕壓力要學會訴苦(1 / 1)

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在心情鬱悶時該如何處理?

每個人都會遇到心情鬱悶的壓力,有一位女士說,她都是回家跟先生訴苦,把委屈一五一十的抒發出來。

結果他嫌我嘮叨,老是抱怨不止,他說實在受不了,後來就跟我離婚了。真是個意外的結局。

你也常跟人訴苦嗎?你通常是別人訴苦的對象嗎?心情低潮的時候找個人聊聊,的確能抒發怨氣,調整心情,這是個不錯的妙方。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利用社會支持係統(也就是支持關心我們的親朋好友),這絕對比一個人悶著任憑委屈啃噬心情來得好。

但你一定也有這樣的經驗,如果隻是疲勞轟炸式地傾倒情緒垃圾,訴苦往往會造成“聽者愈來愈煩,說者愈來愈苦”的兩敗俱傷慘狀。

因此,訴苦要發揮效果,必須掌握技巧。在還未了解其中的訣竅時,請別任意開口訴苦,以免愈訴愈苦。

怎麼清除壞情緒緩解心理壓力呢?首先,請先自言自語,整理情緒。惱人事件剛發生後,一時間情緒激動不已,這時該找個四下無人之處,先一個人自言自語一番,把心情理出頭緒後,再做與人分享的打算。要是立刻就氣衝衝地去打擾親朋好友,很容易因為太情緒化而不知所雲,甚至可能會把對方當成了出氣筒,錯把親人當敵人,這怎麼對得起關愛你的人們?

接著,按照順序明確訴說:當找到了可談心的對象,此時就該發揮有格調的訴苦功力。

例如,一大早就莫名其妙被主管訓斥一頓的你,跟同事開口發牢騷,就先從事情經過談起:“今天不知道怎麼搞的,一大早進辦公室,主管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對我大吼大叫,還罵我是豬頭,真是莫名其妙!”接下來要談的是自己的想法,當時我有什麼念頭呢?“我那時就覺得奇怪了,大家都這麼做,為什麼你不對別人發脾氣,卻隻找我一個人的麻煩?分明就是對我有成見嘛!”

接下來,反省一下自己的心情:“所以我覺得火大極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後,別忘了想想你打算怎麼做:“唉!以後我最好躲他遠一點,以免又遭殃。”

這個訴說的過程,不但能把心中的苦“說清楚、講明白”,更重要的是能有助於我們自己理清思緒,檢視情況,真正的走出情緒低潮。

訴苦對心情是否有正麵的功效,其關鍵在於訴說完後,是否對事情有了新的認知。

不要無事自尋煩惱,不做無謂的希求,無端的感傷,而是要奮勉自強,保持自己的個性。

不健康的訴苦,隻是重複自己的悲慘情緒,而反複的回味容易加深這份不悅感,造成“愈說愈氣、愈訴愈苦”的情形,心情指數不但不上揚,反而還下滑。而如果在每次訴說心情後,因為換了個角度來重新檢視事情始末,而有了新的體會及認識,也就修正了原先的想法,才能“訴完苦,就不再苦”。

舉個例來說,原先你的想法是:“這主管每一次都刻意刁難我,分明就是對我有成見……”可是訴苦時,說著說著你突然發現,其實主管有時候對我也還不錯,說“每一次”都刁難我,好像言過其實了些。咦,那麼“分明有成見”的結論似乎也太武斷了點……嗯,也許他隻是今早心情不好,我剛好被台風尾掃到罷了。在對事情有了新的認知後,心情自然跟著好轉,恭喜你,這次的訴苦就宣告成功!

因此,在訴苦的同時,請聽聽他人的建議,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重新給事件下個新的定義。最後也想提醒你,在傾訴完後,別忘了要謝謝你的聽眾:“謝謝你這麼有耐心地聽我說話,跟你談談我覺得很有收獲,心情也比剛才好多了,多虧了你的幫忙。”確實,沒有對方的耐心及關懷,我們不會好得這麼快,當然得感謝他這份用心,回報一下對方的熱情付出。健康的訴苦受人歡迎,聽者說者雙贏,當然最好是根本就不要訴苦,不訴苦才是正途。

鬱悶時,不妨找個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對象,合適的方式訴出心中的苦水,壓力自然會隨著你的苦水一起被風吹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