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酶的激活劑:卵磷脂激活β——羥丁酸脫氫酶(三種酮體乙酰乙酸,β——羥丁酸和丙酮)。
2.卵磷脂的提取
(1)卵磷脂是兩性分子,可溶於含少量水的非極性溶劑中(但不易溶於水和無水丙酮),可用含少量的水的非極性溶進行提取。
(2)新提取的卵磷脂為白色蠟狀物,與空氣接觸後,其不飽和脂肪酸鏈被氧化而呈黃褐色;卵磷脂中的膽堿,在堿性溶液中可分解為三甲胺,而具有特異的魚腥味,可用於鑒定。
【試劑與器材】
1.試劑
95%乙醇、10%NaOH溶液、丙酮。
2.器材
電爐、蒸發皿、漏鬥一套、酒精燈等。
3.材料
雞蛋黃。
【實驗操作】
1.卵磷脂的提取
取蛋黃2g,置小燒杯內,加入15mL熱的95%乙醇,邊加邊攪拌,冷卻後過濾,如濾液不清,需要重新過濾,直至透明,後將濾液置蒸發皿內在水浴鍋中蒸幹,幹物質即為卵磷脂。
2.三甲胺試驗
取製得的卵磷脂一半,置於試管中,加入2ml10%NaOH,置於沸水浴上加熱,注意是否產生魚腥味。
3.溶解度實驗
取剩餘的卵磷脂於一小燒杯中,加入2mL丙酮,觀察是否溶解。
實驗四十七:脂肪酸價的測定
【實驗目的】
(1)了解測定脂肪酸價的意義。
(2)掌握測定脂肪酸價的原理和操作步驟。
【實驗原理】
油脂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後,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產生的酶作用下,部分油脂被氧化成遊離的脂肪酸,某些低級脂肪酸及醛類有蒜臭味,因此測定脂肪中遊離的脂肪酸含量是檢查脂肪質量的主要指標。酸價就是中和1g油脂所需要氫氧化鉀質量(mg),可采用酸堿滴定原理進行測定。脂肪中遊離脂肪酸含量越高,酸值越大,脂肪的質量越差。食品工業中用酸價來表示油脂的新鮮、優劣程度。
【試劑與器材】
1.試劑
(1)乙醚——乙醇混合液:無水乙醚和95%乙醇按體積比1:1均勻混合,加酚酞指示劑用0.01mol/L氫氧化鉀調至中性。
(2)酚酞——乙醇溶液(10g/L):1.0g酚酞溶於100ml95%(體積比)乙醇。
(3)0.01mol/L氫氧化鉀標準溶液。
2.器材
錐形瓶、移液管、微量滴定管、水浴鍋等。
3.實驗材料
植物油或豬油。
【實驗操作】
1.樣品滴定
準確稱取約1.0~2.0g試樣於錐形瓶中,並準確加入25.0mL乙醚——乙醇混合液,滴加1~2滴酚酞——乙醇指示劑後用0.01mol/L的氫氧化鉀標準溶液滴定至呈微紅色。記下耗用的氫氧化鉀溶液體積(V1)。
2.空白滴定
取25.0mL乙醚——乙醇混合液於錐形瓶中,滴加1~2滴酚酞指示劑,用0.01mol/L的氫氧化鉀溶液滴定至呈微紅色,30s不消褪為止。記下耗用的氫氧化鉀溶液體積(V0)。
【結果處理】
根據滴定結果,酸價按下式計算:
酸價=(V1-V0)×c×5油樣重(g)
式中V1——滴定試樣所耗氫氧化鉀溶液體積,mL;
V0——滴定空白所耗氫氧化鉀溶液體積,mL;
c——氫氧化鉀溶液的準確濃度,mol/L。
實驗四十八:脂肪碘值的測定
【實驗目的】
(1)了解脂肪碘值測定的原理及意義。
(2)掌握脂肪碘值的測定方法。
【實驗原理】
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鏈上有不飽和鍵,可與鹵素(Cl2,Br2,I2)進行加成反應,不飽和鍵數目越多,加成的鹵素量就越多,通常以“碘值”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每100g脂肪所吸收的碘的質量(g)稱為該脂肪的“碘值”。碘值越高。表明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它是鑒定和鑒別油脂的一個重要常數。本實驗使用溴化碘(IBr)進行碘值測定。IBr的一部分與不飽和脂肪酸起加成作用,剩餘部分與碘化鉀作用放出碘,放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鈉滴定。具體反應過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