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握好批評與攻擊的界限(1 / 2)

批評和攻擊,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批評的出發點,是希望被批評者改正思想或行為上的錯誤或偏差,希望他做得更好;而攻擊的出發點,是希望受攻擊的人受到心理上的打擊和傷害,變得軟弱無力。很多人都把握不好批評與攻擊的界限。本是好心批評,為了使對方能進步得更大更快,卻不小心變成了諷刺挖苦;好好的一場討論或辯論,成了相互攻擊的唇槍舌劍。任何言論都講究“度”,話說過了頭就變了味道。在人際交往中,“批評”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批評是有利的,過度的批評會被被批評者視為攻擊,是有害的。為了讓我們的話語更有效,人際交往更順利,我們必須把握好批評與攻擊的界限。

忠言不必逆耳

批評是進步的動力。批評在關係良好的人們之間是一種加強密切聯係的方式。批評能讓人看到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缺點和不足,從而盡快改正。

提出批評前,應明確自己的立場,表明自己的觀點,避免無謂的爭執。提出批評時,態度要誠懇,要客觀地提出意見,采用和平的表達方式,給對方辯解的機會。提出批評前,一定要對自己的身份有自知之明,年長,地位高的人,不要倨傲;年輕,地位低的人,不要輕狂。

批評的目的是激勵和指導,而不是讓人泄氣。因此,批評不一定非要聲色俱厲,並不一定非讓被批者痛哭流涕才算達到效果,春風化雨的柔聲細語同樣也是批評,其實效果更好。

你的批評是否是成功的,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的態度。如果你一味的指責別人或者簡單說明你的看法,你將會發現,除了別人的厭惡和不滿外,你將一無所獲。然而,如果你能夠讓對方感覺到你是來解決問題糾正錯誤的,你將會獲得成功。

領導批評下級時,要注意把自己的身份放下來,不要一味嚴厲嗬斥,一味陳述下屬的錯誤和指責他的失誤,更不要說出“不怎麼怎麼樣你就滾蛋”的話,給下屬一種“仗勢欺人”的感覺。身為領導,應該懂得先肯定員工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使其感受到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然後溫和地指出他在哪裏做得不夠好。作為長輩、父母、師長,批評晚輩、子女、後輩,也要這樣。

某公司在一次例會上總結上周的工作情況,經理提出讓大家分析一下各人工作上的長處和短處,總結成績與不足。溫彥發言說:“我簡單說說吧。我和小梁在一個部門工作,對他的一些做法,我不是很認同。”經理示意他說下去。溫彥說:“小梁的工作進度太慢,而且工作不認真,常常上班時間走神,對客戶說話的語氣總是很暴躁。”小梁一聽就著急了,有點兒生氣地問溫彥:“憑什麼這麼說我?我怎麼上班時間走神了?”溫彥說:“你常常坐在那一動不動,什麼也不做,不是走神是什麼?”“你是在做你的工作還是專門盯我呢?你怎麼知道我坐著不動就是走神啦?你鑽到我腦子裏看過?”溫彥說:“我隻是想說你的工作進度太慢,而走神和對客戶說話的語氣可能就是你慢的原因,我不想和你吵架。”小梁說:“慢是慢一點,是‘太慢’嗎?我比你差得很遠嗎?你說話這麼不講分寸,你這不是給我難堪嗎?”“不就是我說話直了點嗎?你發什麼火呢?”溫彥也生氣了。結果兩個人唇槍舌劍了一番。會後小梁的工作並沒有起色,並且和溫彥的關係很僵。兩個月後,他和溫彥同時被辭退了。原因是兩人都不會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