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華夏的季節已經從落葉蕭蕭的深秋變成了寒風凜凜的冬天。北風呼呼的吹,冰冷的冷風直接往脖子裏吹。那些原本枝葉繁茂的大樹早已是光禿禿地孤獨的站立在寒風中。偶有一兩隻被北風驚醒的鳥兒,也是從這樹枝上一掠而過不敢過於停留。

林夕最近還是挺忙的,因為上官宏這個安平會的正會主,基本已經不管事了。他把會裏的一些事務都交給了林夕。林夕也不是很懂這些,隻能一樣一樣的重頭學起。直到現在林夕才算是真正的接觸到安平會的真實一麵。

眾所周知安平會是全華夏最大的幫會。安平會能有今天的成就。安平會的會旨與安平會獨特的管理模式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首先那一句“誓保華夏安平”的這句話在官場中與華夏普通百姓的心目中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印象分。再說安平會確實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的。

林夕今天又早早的來到了安平會京城外的分部。這兩天林夕主要的接觸就是安平會的人員檔案。

林夕想要知道自己所管的安平會到底有多少人員?這些人員分布在哪裏?這是林夕目前要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做老板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員工在哪裏?在做什麼?”這句話是林夕在前世書上所學到的人力管理定律。林夕把這句話做了一下改動改成了:當老大的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小弟在哪裏?他們在做什麼?

當嚴鴻聽到林夕的這句話的時候,嚴鴻差一點笑的噴出來。不過後來嚴鴻還是忍住了不噴。因為林夕的這句話雖然很直白,但是很適用安平會這這種人多勢眾地盤又大的幫會。

當嚴鴻叫人把安平會裏的人員記錄檔案拿出來的時候。林夕就想瘋了。這安平會的人員檔案記錄足足可以裝上一馬車那麼多。每個裝資料的布袋都裝得滿滿的,這些鼓鼓囊囊的布袋用安平會的封條封了起來。一共有二十大包。雖然這些資料也是按照省份和地方甚至是職位的不同而分。但是如果想一時在這裏麵找出一個人的檔案資料時無疑是大海撈針。

嚴鴻也看出了林夕臉上寫滿了疑問。嚴鴻就開口問道:“怎麼啦?林公子有什麼要問的嗎?”

林夕心裏想到這所謂的資料也是太繁雜了吧,如果我讓他去查一個人是不是要找幾十人人來去翻這些紙片啊。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出來。但是林夕也不能一開始就質疑這樣。林夕就開口道:“嚴先生這是我們所有的人員登記冊嗎?記錄全嗎?”

嚴鴻開口答道:“林少爺,這一點我還是敢打保票的。我們安平會所有的會眾一共是三萬五千一百六十三人。除了會主與你的檔案還有我們師兄弟這幾個做理事的檔案在這裏查不到,別的記錄都有。而且在我們的暗影堂裏還備錄了一份。就算是這些搞丟了,我們也可以找的出來。”

聽了嚴鴻的回答,林夕點了點頭,接著又問道:“那我們平時是如何保存的?放在哪裏的?”

嚴鴻想了一下回答道:“林少爺,這些登記人員的冊子我們都是用的油墨和油紙。把字寫好以後讓它自然風幹。風幹了以後的紙張再塗上一層防腐劑。經過這一道道的工序過後,老鼠咬不壞蟲子啃不動,也防水防潮。隻要不被火燒,保存個五十年應該不是問題。”

林夕聽了嚴鴻的解釋,又拆開了封口拿出了一張寫滿名單的油紙。見上麵用蠅頭小楷寫的密密麻麻,林夕一看上麵寫著人的姓名;籍貫;年齡;在安平會的具體職位。在這些小欄後麵還有一個備注,記錄人員的平時表現。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緊急聯絡人。這些記錄已經是很全的了。從這些地方看上去也是可以的,因為華夏官方的對應人員的記錄也是大概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