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對自己負責(1 / 2)

一個失敗的事業,會拖累一個家庭;太多失敗的事業,會危害到整個社會,進而影響到國家和民族的競爭力。近一年多的時間裏,我發現了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問題。現在社會上很多低端崗位,20~50 歲之間的人們在拚命競爭著,而在非常多的城市,企業招聘要求稍微高一些,就難以找到合適的人才,令企業主非常頭疼。很多企業由於人才缺乏,難以快速發展,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其中隱藏著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的現象,我國過多的勞動者,能力結構 和職場競爭力,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得到提升。

這就造成了就業方麵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麵 20~50 歲各個年齡段,都不同程度出現“就業難”,另一方麵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中高端勞動力,又較為匱乏,而這本應該是 35~50 歲之間勞動力,應當承擔起來的重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每個人職業生涯的長足發展,已經不單單是個 人問題,也應該是向社會承擔的一項責任,是每個公民對國家應盡的一個義務。

當然,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也不能完全怪我們的勞動者。畢竟近 30 多年來,我國處於千年未有的轉型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麵臨著由傳統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的快速轉型。“全球化”、“工業化”、“商業化”、“都市化”、“信息化”,是本次轉型的重要特征。由於轉型太快,很多東西我們都來不及反應,來不及準備,太出乎我們的想象和預料了。反映在個人事業發展方麵,就是太多的人難以發展出,與現代工商業社會相適應的、係統的職場意識和職業理念。

最終導致我國事業出現障礙者的比例,要遠遠高於歐美發達國家。也許這是社會轉型的代價,但我還是希望這種代價不要繼續下去。不管以往如何,從現在開始,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企業負責,對經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民族負責,對國家負責,努力建立起一套切合實際的事業發展“理念、習慣和方法”,大大提高自己事業成功的概率。我在此也隻能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我自己的體係也隻是一個基礎,一家之言。更多的事情,需要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從自我做起,救贖自己,造福社會。精彩人生,美好前景,永遠不是別人給出來的,而是自己爭取來的。套用一 句老話,“自救者天救之”。

四、事業成功之全程管理

事業成功,永遠是一個相對概念,是一個動態概念,因此應該引入全程式的管理。對於出身世家和精英家庭的朋友們,也應該以積極和開放的心態,使原有已經比較切合實際的理念、習慣和方法體係,得到進一步完善、細化和升級,有效規避潛在風險,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談到這裏,我與大家分享兩個非常真實的故事,希望能給朋友們更多的啟發,和人生感悟。H 先生,1987 年從某重點師範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後,直接到省級重點中學任教。從普通教員一直做到常務副校長,副處級待遇。雖然事業上發展的順風順水,但他骨子裏仍是傳統文人,看不慣官場的很多事情,疲於應付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終於在工作了 18 年之後,辭去公職下海經商,幫一個從事化工貿易的朋友打理公司。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到了他朋友這家公司之後,他在行政副總、銷售副總等位置上都待過,業績非常突出,項目營收在五年內翻了十倍。從收入層麵來講,H 先生這幾年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2010 年下半年,老板在不同的場合,向他傳遞一個信息,說幫人幫幾年走上正軌就行了,不能老是幫人,最終還是要自己幹的,暗示要他主動辭職。這位老哥也是實在人,明白了朋友的意思,盡管不想走,還是於 2011 年春節過後遞交了辭職報告。朋友給了他 5 萬元的辭職補償金,並順便簽訂了同業禁止協議。

辭職之後,H 先生回到自己原來的城市發展。此時手中隻有 30 萬現金,一套房子,兒子還在上大學。每天的任務就是找項目,先後考察過餐飲、酒吧、麻將桌、淨水機等眾多項目。但由於不太懂行、合夥人放棄和合資條件太苛刻等種種原因,都未能成型。有次我們在網上遇到,他就請教我選擇什麼項目合適一些。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指出了幾個方 向,一是做化工貿易,代理產品可以跟前東家差異化;二是做中學生補課班,畢竟是老本行,自己在當地有一定名氣,擁有很多資源,成功概率相當大;三是做餐飲連鎖,自創品牌,雖然沒有接觸過,但這畢竟是未來十年最有可能出現高速增長,誕生財富傳奇的領域,做上幾年也就熟了;四是可以回到原學校當一個普通老師,畢竟原來的人脈還在那裏擺著,自己教學水平了得,真的想回去還是能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