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方誌興所言,靈寶道長極為高興。他早就想給何足道改稱號,免得惹人嫉恨,但由於深知自己師弟的脾氣,卻一直沒有提出來。如今有方誌興出麵,那可是再好不過。想到這裏,更是向方誌興連連道謝。
此事就此定下,方誌興見靈寶道長仍沒有離去之意,反而似乎有些欲言又止,也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沉吟道:“道長來意我已知曉,昨日我用的那招劍法是自創而來,傳出去也並無限製。但所謂法不可輕傳,昆侖派要付出足夠的誠意才行!”
靈寶道長聽到方誌興前麵的話,心中一喜,不過聽到後半句話,卻又有些為難。方誌興此言,明顯是讓昆侖派用武學和他交換了,但那一招如此神妙,昆侖派中能夠相比的可是寥寥無幾。雖然方誌興自言那一招劍法隻是隨手所創,似乎並不在意,靈寶道長卻也知道定然不是那麼簡單。畢竟方誌興此時武功,昆侖派曆代先人中,也不見得有幾人達到,他創出的一招包羅萬象的劍法,又豈是能輕易得來?昆侖派雖然傳承久遠,武功也是不少,但想要拿出令方誌興滿意的武學,還需要仔細思量才行。
“我這次舉辦第三次華山論劍,為的便是聚集天下高明之士,探討武功更進一步的道路,此番行走天下也是為此。昆侖派傳承久遠,又地處西域,想必存有不少中原道門沒有的典籍,不知貧道能否有幸一觀?”方誌興見靈寶道長神色不定,知道他正在思索。又提點道。這樣一來,不但讓對方思索用哪種武學來換時更有明確性。也能給他留下時間。而且方誌興此番來到昆侖派,其中一大目的便是看看此派是否有些孤本典籍。以求有所收獲。
兩人同屬道門,靈寶道長又有求於方誌興,對此自無不可。當下變應了下來,讓人帶方誌興去藏經室觀看典籍,自己則懷著心事,去找各位師兄弟商議。
不說方誌興自去閱覽典籍,昆侖派眾人聽到靈寶道長轉述,也都大感為難,不知如何是好。其中一人說道:“聽這位方道長所言。顯然是想用這一招和我派交換武學了。但他武功如此之高,幾乎可比當年的中神通王重陽,還大有‘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之勢,我昆侖派雖然立派數百年,隻怕也沒有幾位達到了這等境界,又能拿出幾套和這一招相提並論的武學?而且這些武學都是祖師嘔心瀝血所創的昆侖派絕學,又怎能傳給外人?依我來說,方道長昨日用的那招劍法雖然神妙,但我昆侖派劍法練到至高境界。也未必不能達到,用不著和他交換!”他昨日見了方誌興的那一招“巍巍高兮,大哉昆侖”,對照自己所學的昆侖劍法。也有些明白了其中要點,隻要下決心努力,自己創出也未必沒有可能。是以如此說道。
另一人附和道:“正是此理,聽說何師弟已經去驚神峰參悟劍法了。他天資極佳,說不定過些年便能領悟這招劍法。並不會耽擱多少功夫。靈寶師弟想要振興昆侖派的想法我們也是明白,但還是要靠自己為好!”
靈寶道長苦笑一聲,說道:“我何嚐不知道此理,但那一招實在和我昆侖派武功甚為相合,可以說隻要得到,我等參悟之下,劍法定然大有長進,若是有些機緣的話,說不定還能從中再悟出幾套劍法。要是等大家悟出這一招,卻不知要到什麼時候?何況我昨日還問過何師弟,他自承方道長的劍法境界實在太高,若是想要達到,至少也需要十年功夫,若是稍有差錯,說不定一輩子也沒有可能。而且絕頂高手各有道路,不可能完全一樣,那時他悟出的,說不定就是另一種功夫了。眼看壯大昆侖派的機會就在眼前,師弟我實在不想放棄啊!”說著他心中也不由感歎,若是掌門師兄青靈子在此,有他支持可就容易多了,自己到底年少,輕易難以說服眾位師兄。
眾人聽靈寶道長言語如此懇切,也是沉吟不語。他們這些人可以說是看著靈寶長大的,對他的用心自然沒有絲毫懷疑。但同樣因為如此,心中卻不自覺的把他當成了小孩子,難以真正放心。一時之間,竟而有些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