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應帶著張昭,張紘、秦鬆、陳端四人回去見了陶謙。
對於四人的到來陶謙還是表示了一定的熱切,可惜四人決定為陶應效力還讓陶謙好好的感慨了一下,不過也堅定了陶謙立陶應為繼承人的決心,與此同時,陶謙派往洛陽為陶應申請吳郡太守的奏章也得到了批複。
封丹陽陶應為征虜將軍,吳郡太守,此時洛陽董卓正和關東聯軍打得不亦樂乎,也顧不上陶謙了,所以對陶謙也就是有求必應了。
有正式的官方任命,陶謙又從自己的三萬丹陽兵中挑出來四千人,護衛陶應去吳郡上任,此時陶應文有孫乾,張昭,張紘、秦鬆、陳端,武也有自己的近衛統領廣漢,糜芳,潘璋,雖然算不上人才濟濟但也算是文武雙全了。
再加上四千名丹陽兵,陶應對自己在吳郡的未來,深有信心。
陶應將廣漢,糜芳,二人一起任命為裨將軍,也就是自己的副將,統領這支軍隊,但除了廣漢本來就是丹陽兵出身受到士兵們的信服,糜芳卻受到了一些排擠,好在糜芳本身的武藝就不差,也算得上是弓馬嫻熟,再加上有錢,於是也留下了一定的美名“芳治軍,不吝賞賜,於是眾軍歸心。”
廣漢既然外放做了將軍,陶應就把潘璋調了回來,做了自己的親衛隊長。
軍隊集結,再加上後勤供應,早就準備妥當了,陶應隨時可以出發,於是陶應告別陶謙和糜竺等人,帶著一眾手下各自回家收拾東西,明日啟程,畢竟時間上已經耽誤了一個月了,自己的大哥陶商還是不露麵,陶應也沒有去見他,隻是隨意收拾了一下東西,準備明天去吳郡。
一夜無話。
陶應知道這次去吳郡就是要把那打造成自己的根據地的,是以不敢怠慢,一路走一路讓士兵們勤加操練,每日早上起床便進行訓練,午後行軍,天一黑便即紮營,每日隻行三四十裏便罷,足足走了半個多月,才到達吳郡。
四千人正規軍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這時候黃巾的一些流寇還沒有完全被消滅掉,再加上董卓與關東聯軍的作戰使得這些流寇更加猖狂了,一直沒有什麼戰事的徐州與揚州也就成了很多北方人避難的場所,陶應的大部隊後麵就跟著數千名百姓,畢竟跟著這些軍隊走,一般的流寇也不敢來惹正規軍。
進入了吳郡的地界,陶應的神經也放鬆了下來,畢竟一道上什麼都沒發生,也不會有那不開眼的流寇來惹四千人的正規軍。
傍晚紮營的時候,陶應坐在自己的營帳裏麵洗腳,潘璋就在他的身邊。他對潘璋感概道:“這一路上咱們可見著不少流民啊,雖然人數都不多,可這也表明天下要亂了!”
潘璋道:“已經亂啦,我從家鄉到徐州來就是因為家鄉那邊黃巾猖獗,這次董卓又和關東聯軍開戰,沒了軍隊的保護,關東的百姓的日子恐怕就更加難過了,不過這跟咱們也沒關係了,到了吳郡,還管得了中原亂不亂嘛。”
陶應搖頭笑道:“你這麼說可不對了,咱們要時刻關注中原的變化,如果一旦有機會,就近取了青袞二州,那時招兵買馬,嘿嘿!”
潘璋也嘿嘿的笑笑,親自幫陶應端起洗腳盤準備把它弄到賬外倒掉“時候不早了,大人也早點兒歇息吧,我再去安排一下宿衛,明天還要趕路呢!”說罷走出了的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