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永弘所來,並沒有什麼急事,隻是這小師傅,也喜歡跑,整天呆在法師身邊,靜坐念佛,做功課,悶得很。此番師傅命他過來,一是看看六童情況,二是取回袈裟,三是為師弟釋永武送來衣物。昨晚永武拜了師,林師傅就摟住他不放了。他沒有回寺。
林樵人親熱地朝永弘喊道:“永弘,過來!”
小和尚背著永武的一小包衣物,走了過來,合掌道:“阿彌陀佛!施主有何吩咐?”
林樵人道:“你膽子小,林師傅給你介紹一位師傅,你跟他學大膽,好不好?”林樵人以前對兩個小和尚說話是自稱“我”的,這回,因為收了徒弟,也就自稱“林師傅”了。
釋永弘欣喜道:“好!”稍頃,想起什麼,又道:“我得回去問問我師傅。”
林樵人道:“你當然要問過你師傅。你師傅會同意的。我會跟他說的。”
正說著,永武與曉風一道走了過來。永武口裏含著一顆糖,腮幫子鼓鼓地,林樵人忍不住往那鼓起的地方捏了一下。
永弘給永武遞上小包,道:“師弟,師傅讓我給你帶來衣物。”
永武高興地抱著自己的衣物,就往林師傅讓他住的那個小房間小跑。小跑了一會,不小心,腳被什麼絆到,摔倒了,站起來,拍拍手,抱起衣物,繼續小跑。
林樵人信步在寨外榕樹下逛了一會,又遇見曉風,正將永弘送出寨門。
永弘要回寺了。
林樵人交代曉風道:“曉風,待會有人找你師伯,你就說師伯去東山湖了。”
曉風道:“好!”
所謂東山湖,實稱不上湖,是赤米溪下遊一個溪麵稍寬、溪水稍深的地方罷了。但有人喜歡稱之為湖,自稱東山湖客,聽起來很詩意很武俠似的。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看起來既不詩意也不武俠的陳老漢。
此人個子偏矮,樣子精明,心地良善,看起來雖不武俠,卻有一腔俠肝義膽。更突出的,是他的膽量。
他養有一貓,喚“招財貓”。他所住的那幾間瓦房,被他喚作“漢財客棧”。“漢”者,人也;“財”者,貓也。明明是自己的家,卻成了“客棧”。“客棧”二字,與“東山湖客”一樣,有詩味有江湖氣息,細究之下,還有一點禪意。但“漢財”二字,未免落俗。
雖被朋友們背地裏喚為老漢,其實不老。隻因他喜歡自稱“東山湖客”,大家當麵喚他“湖客”,背地裏總覺這稱謂不三不四,故惡作劇地喚他陳老漢。最先喚他陳老漢的,可能是有點嘴刁的殘月。
他姓陳名漢,卻非漢族,而是回民。
回族中姓陳者甚多,屬改姓。
據考證,西域回回那那罕,明朝宣德年間入附中原,徙居安徽全椒衛所,後改姓陳名景通。子陳友在北京,任驍騎右衛軍都指揮僉事。英宗正統九年遷遊擊將軍,尋升都督,充總兵官,封武平伯,贈世券。未幾,以平寧夏、甘州、涼州瓦刺功晉侯爵。卒詔贈沔國公,諡武僖。據史料記載,今北京東四牌樓清真寺即陳友生前捐資建造。陳友子陳能、孫陳綱、四世孫陳勳、陳熹、五世孫陳大策、六世孫陳如鬆、陳永壽、七世孫陳世恩世代襲職。尤以大策功勳卓著,名重一時。
早已視塵世富貴如糞土的卓文隱士,與林樵人談起上麵這番考據時,不忘開了一個玩笑,他道:“如此考究下來,這陳老漢,可能是名門貴胄,不可小視。”
正一個人走往東山湖“漢財客棧”的林樵人,想起隱士的玩笑話,禁不住自個兒笑了起來。
正笑著,忽聽一聲吼:“你中了哪門子邪?”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