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朔月王朝(1)(1 / 2)

北平城外,三千騎兵整裝待發。這些騎兵都是大燕國的精銳,黑袍黑甲,渾身上下找不到絲毫雜色。天下各國皆稱之為,黑甲精騎。藤伯常親自送燕翔天來到隊伍前麵,抱拳道:“殿下保重,末將祝王上、殿下旗開得勝,大敗趙武。”

燕翔天點了點頭,道:“藤老哥,這次趙國舉大軍而來,王兄起傾國之兵迎戰。北平城內,我隻給你留了兩千人馬,若是胡蠻乘機而動,你肩上的擔子可不輕啊。”

“殿下放心。”藤伯常郎聲答道:“五年前一戰,胡蠻已經心膽具破,不敢南下牧馬。忽烈可汗曾派使者向我大燕稱臣求和,隻要王上與殿下打敗趙國,諒那忽烈小兒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次趙國王上趙武親自領兵,共合大軍三萬有餘,局勢相當危險。兩國一旦開戰,必然曠時日久,難以結束,否則王兄也不會讓自己抽調北平駐軍赴援。燕翔天卻不便把這些話說出來,隻好再叮囑道:“忽烈雖然向王兄稱臣,但不過是權宜之計,胡蠻狼子野心,藤老哥不可不防啊。”

“末將明白。”藤伯常正色答道:“請王上、殿下放心。末將隻有八個字,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燕翔天又習慣性地拍了拍藤伯常的肩膀,然後道:“回去吧,我也該起程了。”

“是。”藤伯常又是一禮,道:“末將恭送殿下。”

“起程。”燕翔天一聲令下,傳令官便吹起前進的號角,三千騎兵沿著官道蜿蜒而行。看著從自己身前走過的一排排士兵,燕翔天心裏又不禁想起刁一虎留下的話:少征戰,多養民。低聲歎道:“這一戰之後,不知道三千將士能回來多少。”

“殿下。”藤伯常在他的身邊,聽得清清楚楚,急忙道:“這話不該是殿下說的。”

燕翔天才猛然省起,自己說這話確實不合時宜,乃笑道:“我隨口說說而已,不礙事的。”又轉頭望向北平城牆,道:“老刁的首級,三天後你就取下來,好生安葬。替我在他的墳前,多灑幾杯燒刀子,老刁就好這一口。”

“末將知道。”藤伯常也望了望城上懸掛的首級,慨然道:“隻可惜他的劍,永遠進不了劍堂。”

“不會的。”燕翔天指著城牆下那個小小的身影,道:“劍傳到他的手上,應該不會辜負老刁的英名。你安排人手送他去燕京,若是我此戰有什麼不測,這兩個孩子,就都靠你了。”

“是。”

隊伍漸漸走遠,燕翔天一揚馬鞭,道:“藤老哥,後會有期。”坐下戰馬頓時四蹄飛揚,跟隨大軍而去。身後的十名護衛,也都齊齊向藤伯常一禮,便緊隨其後。

大燕隻有五郡之地,常備兵甲三萬,論地域、人口,在天下十國之中,排名極為靠後。隻是燕人民風剽悍,英勇善戰,是以能在強趙與胡蠻之間,屹立三百年而不倒。當代燕國國主,乃燕翔天嫡親兄長,燕景天。自其繼位以來,兄弟二人與胡蠻、趙人,大小數十戰,勝多敗少。特別是五年前北平一戰,重創胡蠻,元氣大傷,使得燕國北疆壓力大減,才能有足夠的兵力壓製強趙。

三年之內,燕、趙交戰不下十次;其中萬人以上大戰兩次,皆是燕國獲勝。去年範陽郡一戰,老趙王大敗在燕景天手下,連氣帶傷,還沒有堅持到國都晉陽便斷了氣。其子趙武繼位之時,向天立誓,定要征服燕國,為父報仇。繼位之後,趙武便連派使者,與南方秦國、晉國議和,欲集中全力對付燕國。

直到上個月秦王突然駕崩,趙武料想秦國暫時無暇北顧,而且國中準備充足,便屯兵三萬五千於燕趙邊境,隨時準備越境入侵。燕景天得到軍報,心知趙國此次勢在必得,遂親自領兵南下布防,留王弟燕翔天鎮守京城。

燕國常備軍隊,隻有兵甲三萬,且要留下部分在京師及各郡駐防。燕景天盡量抽調,也隻得兵一萬六千,尚不及趙軍一半。燕翔天唯恐王兄有失,帶著三千援兵星夜兼程,奔赴範陽。及至範陽城下,兩國尚未開戰,燕翔天匆忙交割兵馬,便趕去求見王兄。

此時燕軍王帳內,諸將雲集,燕景天正與眾將商議軍情。得知二弟趕到,燕景天心中懸掛多日的巨石,終於放下,急忙道:“快請。”

燕翔天得到許可後,快步入帳,徑直走到兄長麵前,下拜道:“臣弟見過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