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成帝再不情願,此時也隻好接受現實,親自擺駕出城迎接太子入城。
左右,也沒必要非要以謀逆之類的大罪治了太子的罪,宮中那些齷齪,他也是做皇子過來的,自然都是知曉的。
太子因常年征戰身體受傷無數,突然因為舊疾複發不治而亡,也是尋常得緊的事情。
那時,他表現得沉痛一些,追封些諡號也就算全了父子之情了。
聿成帝想通了這些,表情便也沒那麼陰鷙了,在城外很是上演了一場父子生死再見的感人戲碼。
蕭雲朔的表現自然也絕對不輸,兩個大男人就差抱頭痛哭了。
沈風荷在馬車裏,通過車窗遠遠地看了,也不由得不感歎,果然無論是哪兒年代,出來混,總還是需要些演技傍身才行的。
父子相攜著一路回了回了宮,秦夢月和沈風荷蕭雲昊等則是暫時安置在宮外的太子別苑中。
幽州瘟疫之事之後,秦夢月的嬪妃身份已經被廢黜,沈風荷現在更是頂著‘再嫁’過一次的名聲,因此兩人的身份都不適合一起回宮。
朝堂之上,聿成帝假意要論功行賞,褒獎太子及奮勇殺敵的將士們,自然立刻有大臣出來掰扯太子強行盜取虎符之事。
聿成帝滿意地微微挑了一下眉,出列的大臣,正是趙相!
趙相的兒子趙信,死於非命,想來也是太子所為,證據鑿鑿,光是趙相一黨,就不會放了他!
即便蕭雲朔手持虎符,但現在是朝堂之上,隻要有朝臣抨擊他謀奪兵權,那便是大逆不道之罪,可以立時推出去斬了!
當然,顧慮到大軍和天下百姓的心情,他還是會顧念‘父子親情’,隻將他暫時幽禁起來。
至於太子在幽禁時畏罪自殺也好怎樣也好,就不是人所能控製的了。
果然,立刻又有好幾個趙相一黨的大臣出列,附和趙相的參奏。
聿成帝得意地朝著蕭雲朔看了他一眼,原以為能從他這個自小鋒芒便壓他一頭的兒子的臉上看出惶恐焦慮來。
然而,蕭雲朔麵上卻波瀾不驚,全無半點慌亂之色!
為什麼?為什麼他如此淡定?
他竊取兵權,司馬昭之心,難道還不昭然若揭麼?
這時,蕭雲琮卻突然出列,跪下來惶恐地說道:“父皇,此事絕不可怪皇兄。是兒臣無意間得知皇兄還活著,自知領兵打仗之經驗不如皇兄,這才主動獻上虎符,將兵權交給皇兄抵禦北戎的進攻。若非如此,雁門關在兒臣指揮下,興許早就失守!父皇,父皇若是怪罪,就怪罪兒臣好了。皇兄身先士卒,不僅守住了雁門關,還收複了懷寧,朔州兩城,軍功赫赫,父皇若是怪罪皇兄,隻怕便是天下百姓也要為皇兄鳴不平啊!”
趙相看著突然站到太子一邊的蕭雲琮,先是一怔,接著臉色極為難看。
他苦心經營,拉攏朝臣,甚至還給二皇子爭取到了兵權,現在即便是太子還活著,但太子一黨諸如謝皋等大臣,早已被殺的殺流放的流放,貶謫的貶謫,不成氣候,一旦坐實了強奪兵權意圖謀反的罪名,那時便是太子的末日。
鏟除了太子,二皇子依舊還是成為新太子的最佳人選。
這蕭雲琮是瘋了吧?己方占著優勢,他居然主動跑出來攬下了罪責,臣服於太子?
聿成帝臉色也陰沉了下來。
本以為可以坐山觀虎鬥,隨他們爭,他隻需要最終定奪,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便是。
誰知道居然沒鬥起來。早知道這個二兒子這樣軟弱,他該派人在路上便暗殺了他,至少還可坐實了太子的罪名!
蕭雲朔這時才施施然跪下來,道:“父皇,當時軍情危急,北戎大軍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攻破雁門關,兒臣也是事急從權,實在無暇再稟明父皇,這才不得已接受了二皇弟的提議。父皇若是要罰,便罰兒臣好了,千萬不可怪罪二皇弟。此次兒臣能夠大破北戎,二皇弟的功勞也舉足輕重啊!”
不等聿成帝開口,隨蕭雲朔一起進京的武將們,以及一部分聽說太子還活著,便改弦易轍的朝臣們都紛紛跪下來求起情來。
“皇上,此次大敗北戎,還氣死了北戎大汗,使得北戎兩位親王互相內亂紛爭,再不成氣候,都全憑兩位皇子的決斷謀略。太子和二皇子都居功甚偉,有功不賞,反而罰之,隻怕要被天下人所詬病,也寒了天下人的心,還請皇上三思啊!”
“皇上,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太子殿下和二皇子殿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實在算不上是違抗聖旨啊……”
聿成帝臉色愈加不好看起來。
朝堂上跪下來一大半的人都是附和太子無罪的大臣,其中不乏曾經站隊二皇子或者六皇子的人,心中陰鬱,腦子裏過了一遍,或者一意孤行,直接下令賜死蕭雲朔的選項。
不行。
太子是率領著十萬大軍勝利班師回朝的,但若是換一個說法,那便是率領大軍‘清君側’逼宮而來!
雖說這十萬大軍名義上都是大聿的軍隊,該聽他這個皇帝的。
但……一旦他下令賜死太子,太子絕不會乖乖伏誅,屆時,這十萬大軍究竟是聽他這個皇帝的,還是聽太子的,卻還真不好說!
這個險,他不能冒。
聿成帝深吸一口氣,壓下了心中的陰鬱,道:“夠了。眾位愛卿都不必說了。太子和瑞王隨機應變,驅走北戎,守住了我大聿河山安危百姓安定,其功甚偉,該賞!虎符之事,任何人不得再提!”
這也算蓋棺定論,朝堂上的大臣們互相看了看之後,都跪下來高呼萬歲聖明了。
接下來是論功行賞。太子舉薦了沐玄以及其他在英勇作戰的將士,聿成帝都一一封賞了,就連二皇子蕭雲琮,也得到了封賞,在原來瑞王的年俸基礎上又加了一成。
到了太子,不等聿成帝開口,蕭雲朔卻先開了口:“父皇,兒臣作為大聿太子,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本是分內之事,封賞之事,兒臣不敢受。不過,兒臣卻有一個不情之請,還望父皇成全。”
聿成帝淡淡地道:“太子但說無妨。”
蕭雲朔這才說道:“父皇,母後和九皇弟以及兒臣的太子妃,此次也隨著兒臣一起回京了。以往她們受兒臣被誣謀反之事牽連,被流放幽州,後來母後雖自請不願回宮,但從頭到尾,母後九皇弟和太子妃都絕無任何錯處,而且母後現在容貌已經恢複,是以,兒臣請求父皇恢複她們的爵位,將她們迎回宮中!”
這話也沒什麼毛病,聿成帝對此也可有可無,他最忌憚的從來都是自己這個功高蓋主的兒子,秦夢月性子單純,太子妃倒是做了不少事,全大聿百姓都甚是推崇,但說到底不過是女流之輩,也不足為懼,因此,正要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