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當時董卓聽聞關東諸侯紛紛起義兵,相應曹操,組成關東聯軍準備進攻洛陽。頓時,董卓心中發怵,十八路諸侯啊,雖說兵力並非是壓倒性的,實力還算是平均的,可如此聲勢著實讓人受不了。
正在董卓犯愁之際,李儒參見董卓,說道:“太師不必憂慮,關東諸侯雖聲勢浩大,但依我之見,隻是烏合之眾。袁紹優柔寡斷,卻為關東聯盟之盟主,哈哈哈哈……,豈不是笑死天下人;袁術心胸狹窄,卻為聯盟軍押運糧草,如此下去,日後必起事端;馬騰有勇無謀,當初與主公爭西涼之地,卻如今有臉跑去參加聯軍,聲稱親王救駕,哼,於理不通;曹操卻是個人才,不過如今他勢力不大,成不了氣候;孫堅可算是英雄,可以其一人之力怎敵地過我主公勇猛之師?其他眾諸侯卻是不堪一擊,故太師不必憂慮。”
董卓聽李儒如此一說,頓時笑逐顏開,說道:“軍師好厲害,聽先生一席話,使我茅塞頓開。明日發兵,決戰這群膽大之人。要讓天下人知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說完,便大笑而回。
第二日,董卓召集手下將領,謀士,商議對抗之策。
見坐於董卓坐手邊第一位的武將起身,那人虎背熊腰,雙目如狼一般銳利而充滿殺氣,身披獸麵吞吐連環甲,而後,雙手抱拳,說道:“父親無慮,在吾看來,關外諸侯,如同草芥,不堪一擊,布願為前部先鋒,誅殺反賊,定要他們有來無回。”
原來此人就是號稱天下第一猛將的呂布,看其眼神,信心十足,好像此戰役已勝券在握。
董卓大喜,隨說道:“吾有奉先,可高枕無憂矣。”
未等呂布應允,有一人上前說道:“太師,殺雞焉用宰牛刀。怎勞呂溫侯大駕,吾去便可。”
董卓一看,此人身高九尺,豹頭猿臂,乃關西人,華雄。隨封華雄驍騎校尉,率鍾雷,趙橫,揚軍,鄧欽四人統領兵馬五萬即刻出發赴戰,而後又另呂布為接應,領李肅、胡軫、趙岑三人統兵七萬隨後出發。
大軍浩浩蕩蕩,進駐汜水關。在關中稍事歇息,調整軍馬。
華雄召集四人,說道:“各位乃皇甫嵩舊部,順天意歸朝廷,如今以十八路諸侯對陣,可有想法?”
鍾雷看看其餘幾人,見無動靜,便上前說道:“華將軍,如今諸侯遠道而戰,立足未穩,可伺機偷襲,則大亂其陣腳,大戰可定也。”
趙橫見鍾雷說話,於是也插話道:“鍾將軍所言甚是,就我之見,今晚就可出擊,打個措手不及。”
揚軍,鄧欽二人也點頭應允,表示支持。
華雄稍有思索,隨後說道:“既如此,今晚行動,你四人各率騎兵兩千潛行,若出師不利,不可戀戰,速速返回即可。”
四人應允,出帳準備去了。
而此時,十八路諸侯剛剛會盟,便聽探子回報董卓發兵汜水關。於是,坐下來商議對策。
馬騰上前說道:“聽聞董卓派華雄前來挑戰,此人乃猛將,不可輕敵啊!”
“是啊,我也聽說此人力大無窮,不可輕視!”陶謙似懼怕萬分,上前說道。
“難道陶徐州怕了不成?區區一華雄耳,不足掛齒,請盟主令堅為先鋒,定要搓搓那華雄的銳氣。”說話的正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孫堅以英勇著稱於世,見者無不誇其為當時英雄。
袁紹見孫堅請戰,大喜,隨令孫堅為前部先鋒,攻打汜水關,即日啟程。
各諸侯見孫堅要出戰,心中雖然怕其搶了頭功,但能不損自家兵馬而得勝,實在是順心如意之事。
而濟北太守鮑信,怕孫堅搶了頭功,便暗自撥給其弟鮑忠五千步兵,命其即刻出發趕於孫堅之前,攻打汜水關。
而皇甫嵩一行,雖然不在被邀請之列,但既然來了,袁紹也不好怠慢。便好酒好飯奉著。可皇甫嵩並不如此之想,他想如今難得天下諸侯能起義兵來此,但卻不思進取,隻孫堅一人出兵攻打董卓,為何不群起而攻之呢?可又不可如此點破,畢竟剛來會盟,如此一說而傷和氣則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