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北太守鮑信在大帳之中來回的走動,他心中似乎有一中莫名的不安。一時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心中記掛著鮑忠。
“報!”帳外有一軍士有軍情報來。“太守,大事不妙,鮑將軍全軍覆沒,將軍戰死,隻幾十人而回。”那軍士回報道。
鮑信聽罷,呆若木雞,直直地坐到椅子上,半晌了毫無反映。他大為後悔,隻一時貪心,不顧自身軍力而與董卓火拚。如今弟弟已死,一時半活兒,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袁紹也得知鮑信為與各諸侯商量就私自發兵,便叫來眾諸侯商議。袁紹說道:“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而有如今之敗,但鮑將軍討賊心切,情有可原。鮑將軍不必自責,倒是,聽說鮑將軍之弟鮑忠已戰死疆場。請鮑將軍節哀。”
鮑信也隻抱拳示意,心中仍是自責自己的魯莽斷送了弟弟的性命。
袁術插話道:“鮑將軍雖情有可原,但行軍打仗,無故擅自調兵遣將,如此一來,軍令威嚴何在?我請諸位當齊心抗敵,不可懷有私心。若我等齊心協力則大事可成矣。”
眾人紛紛點頭,袁紹上前一步說道:“吾弟說的正是,諸位若有想法,可事先知會一聲,大家也好從長計議。”
眾人又是一番附和。
袁紹接著說道:“如今不知孫文台,皇甫將軍前方是何狀況。諸位有何想法啊?”
曹操上前說道:“如今我等在此等候前方捷報不如主動出擊。既然孫太守,皇甫將軍已去汜水關,我等應分兵出征虎牢關,使其不能呼應。”
袁術見曹操提議出兵,忙上前阻止說道:“孟德此言差矣!孫太守何等英雄,皇甫將軍乃成名之將,有此二人,汜水關必破。而後,我等隻長驅直入攻打洛陽即可,何須大動幹戈?”
曹操見袁術反駁,又說道:“哎!董卓勢大,若前方初戰不利,拖延時間,待董卓大軍來到,則戰機已失矣!到時,我等有何作為?”
“難道孟德不信孫太守,皇甫將軍之力?”袁術咄咄逼人。
“吾非此意,戰機失去不能再來也,本初(袁紹的字)當下決心,早日發兵以圖大計啊!”曹操不在與袁術糾纏而請命於袁紹。
袁紹此時不知該說什麼了,其實他現在也不知道是進是等。
馬騰見袁紹久久不語,上前說道:“孟德所言即是。我願與孟德前往虎牢關。”
而後上黨太守張楊,北海太守孔融,東郡太守喬瑁,北平太守公孫瓚,濟北太守鮑信,山陽太守袁遺,紛紛表示願意與曹操一同前往。
袁紹見狀,終於下令命此八路大軍攻打虎牢關,而自己與其餘諸侯為接應,袁術守衛糧倉。
於是,曹操進言道:“既如此,兵貴神速,事不宜遲,今夜便啟程出兵吧。
袁紹允諾,而後說道:“諸位當小心行事,出發吧!”
眾諸侯紛紛離帳,隨後大營一陣嘈雜,各路軍馬分頭行動去了。
而此時,李翔一行正在前往汜水關,李翔突然想到了什麼,對劉芳說道:“妹妹,我們剛才遇到了董卓的偷襲部隊,或許還有別的部隊行動。若皇甫將軍與孫將軍遇到了,恐怕要出大事,我們應該回去提醒才對啊!”
“哥哥所言甚是,我等回去接應才是。”劉芳說道:“想不到哥哥腦子越來越好使了哦!嗬嗬!”
“別貧嘴了,快回去稟告吧!”李翔說完,馬上下令返回。
而另一方麵,孫堅大軍正在前往汜水關。在大軍最前方的兩位將軍,神態凝重,雄壯威武。此二人乃孫堅手下大將程普,黃蓋。而在大軍正中,頭上係有一紅頭巾的正是孫堅本人,而後跟隨二人。此二人也是英俊神武,乃是孫堅帳下大將韓當,祖茂。
行到一半,黃蓋停馬對程普說道:“德謀(程普的字),聽,若有兵馬靠近!”
還沒有等程普回答,突聽前方有人喊道:“董太師帳下大將華雄來也,受死吧!”
原來,當揚軍,鄧欽,趙橫,鍾雷四人出發偷襲聯軍之時,華雄也按耐不住,想要立頭功回報董卓。於是便留下一半兵馬守衛汜水關,而自己率兩萬大軍前往挑戰。
此時,孫堅大驚,不想董卓兵馬來的如此之快。一時沒有防備,倉促應戰。
華雄一馬當先,率領精銳騎兵衝入孫堅大軍之中。而孫堅見此騎兵勢如破竹,便下令大盾兵就位,而後弓箭手齊射。而長戈步兵穿插於大盾之中,防備騎兵衝擊。程普黃蓋急令前鋒向兩邊張開,此時孫堅大軍如一個大口袋,隻等華雄衝入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