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創業之機(三)(2 / 2)

那就得再找第二條路。

“現在不是支持公社辦企業嗎,咱就在農村幹集體企業。”下了很大決心,任振飛終於還是決定建議走這條在他看來並不是最好的道路。也許發展的路上,隻有最合事宜的道路,沒有最好的道路吧?

“農村那旮嗒子能辦什麼企業?那夥土老冒能幹什麼,會幹什麼?”馮書記對鄉鎮企業的前景並不看好。

“這就看我們怎麼幹了。我們非讓他們幹嗎?市政府出麵,把隊社的資金給利用起來,或者貸款,在農村找好土地,把農村閑散的勞動力給調派起來,再找一個能力強會管理企業的人去直接負責,這樣就不用怕幹不好了。而且如果個人擁有資金,技術也可以辦企業掛上集體的牌子,每年上繳一定費用就行。從根本上來講,就是讓大家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調動起所有能調動起來的力量。大爺你們就要搞好大局上的調控,而且要多方麵都要抓,都要硬。”

馮書記聽著任振飛利用其知道曆史發展的優勢做出的正確的發展規劃,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點子,真是很興奮,想要立馬試試,看看有沒有效果。

“的確在改革初期這麼做還是可以很快的發展起來經濟的,雖然這麼做會有很多的弊端,但是現在卻沒有更好的法子了。”看著喜笑顏開的馮書記任振飛感覺到這個方法如果被堅定的執行下去至少能讓臨清快速的起步了。

“在辦鄉鎮企業前,咱們市裏應該先把農業生產搞上去。”任振飛衝著馮書記補充到。

“現在不是要搞責任製了嗎,農民自己幹勁就上來了,還用費心搞嗎?”大爺不解的問任振飛。

“責任製的確可以讓農民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但是責任製也是有局限地,那就是土地過於分散,不利於分工合作,不利於大規模發展經濟作物。您想想國家小麥收購價才多少?就算明年糧食收成翻番,那能有多少錢?還是離讓農民致富很遠啊。在我的想法裏經濟作物和農副業是咱們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關鍵,咱們這裏有很多不適應種糧食的土地,應該在這些地方由政府指導種果樹,而且要種優質的品種,像蘋果、梨、桃,再建幾個大型的蛋雞、肉豬養殖場。最重要的是要利用這幾種資源,鼓勵農民利用自有資金展開農副產品深加工,才能發掘更多的經濟效益。”

“你小子怎麼就比我們想的更多更遠呢?你那腦袋瓜難道是金子做的?”大家夥都驚奇的問道。

“嘿嘿,不是金子做的,但是能賺到金子。”任振飛還挺厚臉皮。

“等著把你小子給當金子賣了,哈哈哈”大家都高興的笑起來。

現在大部分的問題已經解決了,馮書記一高興答應幫忙借點錢,而且會幫著批點貸款,四叔則被美好的“錢”景給迷惑住了,一口答應回去勸四姥爺合夥辦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