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山擺擺手,“這算個啥,想當初我年輕那會兒,比現在厲害多了。”
江寧聞著空氣中那刺鼻的味道,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對付這鹼水,他感覺有點頭緒了。
第三章 做事的人
江寧回到棚屋後,先把自己的東西歸置好。他和老胡住的房間原本是一大間,後來用竹篾隔成三間,中間算是堂屋,是兩人的公共空間。他們的房間連門都沒有,中間用一道破布簾子擋著,勉強有點隱私。房子造得異常簡陋,甚至還不如村裏的“牛棚”,那地方名叫“牛棚”實則是破房子,他們這兒才是真的棚子。
不過,江寧對此很滿意。他寧願住棚子也不願意去擠知青點的宿舍。集體生活於他而言是一場煎熬。
用他爸媽的話形容他這個人是“很獨”,這不是一個好詞兒,在他們那個地方,人們以外向和會來事為榮,尤其是男人,他這種的會被人瞧不起,爸媽也覺得抬不起頭來,幸虧,他的學習成績彌補了這一致命缺點。
曾經,江寧也為自己的性格苦惱過。可是他在生死線上走過一遭後,徹底與自己合解了。
性格隻有特點,沒有缺點。
他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不會再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扮演別人喜歡的模樣。
江寧把東西拾掇好,趕緊從黃書包裏找出紙和筆,把剛才在路上的想法記錄下來。
澆地的水不需要徹底除鹼,隻要把青草和糞便扔進水裏發酵,就能把鹼水變成綠肥水,澆莊稼不但不會死,還能肥地。至於用哪類青草效果比較好,這自然得需要試驗。
江寧本想先做試驗,等有結果了再告訴村裏。但他很快就否定了這一想法,救災如救火。多耽擱一天,莊稼就減產一點。而且,這個年代,連糞便都是金貴的,他還真弄不來那麽多實驗材料。
他開始思索,要做這件事需要找誰幫忙?能說服誰,又該向誰彙報。
想來想去,他決定先說服他的好朋友方朝陽和李守信,現在就去找他們。
江寧把破門鎖上,循著腦海中模糊的方位去找人。李守信還在幫人打井,方朝陽早上不在知青點,應該在上工。
江寧朝田裏走去,他一看到龜裂的地麵、幹涸的河床以及半死不活的莊稼,心裏不由得一痛。這個年代的人們日子過得苦,農民是苦上加苦,趕上災年更是雪上加霜。
田梗上,機耕路上,人們正在挑水澆地,並不是所有的水質都鹼性重,山裏的泉水和河水都還好,隻有新打出的大部分地下水鹼性重,一澆莊稼就死。可是這會兒,河床已幹,山泉的泉眼細得跟線似的,連日常飲用都不夠。人們隻能去更遠的地方挑水澆地,能澆一點是一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