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楊貴妃 30 兵變為何?(1 / 2)

百頃澤,飲馬的士兵怨聲不避嫌疑,龍武大將陳玄禮經過,聽在耳邊,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不無感觸。那個統兵大將不想沙場建立功勳,誰想做這逃難的將領。

驕陽烈日,路途漫長,一路而來,隨駕人員不斷逃離,倉皇西行,饑渴勞頓,人人牢騷,直指西行主謀,楊國忠。

大總管暗尋龍武將軍,“將軍可知那益州是楊相領地,此去蜀中,必然受他節製。”高力士把出行以來的擔憂說給好友聽。

玄禮怒氣溢於言表,“楊國忠專權亂朝,飛揚跋扈,本將早就看不慣了。”

高力士暗喜:“西行到了這裏,六軍人事全憑將軍定奪,將軍但有所動,皇上也不會怪罪的。”

玄禮心喜,拜倒總管身下,“但憑公公定奪。”兩人相視,多年至交,會心而笑。

傍晚時分,士兵飲馬歸來,龍武大將召集部下,中軍議事,謀劃已定。派人知會了太子,萬事齊備,隻等著賊人撞上槍口。

楊國忠此時正忙得滿頭大汗,為了安置隨行的官員和各國使者他已“辛苦”操勞了數日夜。在他正要返回臨時設置的宰相辦公處所時,早已守候多時的二十多個吐蕃使者,攔住了去路。

吐蕃使者作揖道:“請宰相大人撥給糧食,解決我們的晚飯問題。”國相不禁眉頭緊攥,這些蠻夷真是不可理喻,明知現在處於危急時刻還拿這等小事勞煩我,正要厲聲喝斥。

忽然隻聽得,有人大喊,“宰相與胡虜謀反!”他魂飛三千裏外,轉頭一看是禁軍中的一個士兵。這個士兵竟然如此大膽,他還沒有反應過來,四下裏禁軍手提著刀圍了上來。當下著慌,正要向前跑,可二十個番幫使者擋著路就是不放。楊國忠急得冷汗直冒,聽得後邊禁軍的呐喊,嚇破了膽,倒在馬下。正要向玄皇和貴妃的屋子爬去,隻覺得腰間一陣涼意,這是他最後的知覺,蜂擁而來的刀槍讓他的感覺瞬間喪失,可憐一代奸相身死馬下。

五楊的喊聲在亂軍中絕望,士兵的憤怒更加高漲,竟然將前來勸解的左相韋見素也砍傷,大將陳玄禮“及時”趕到,士兵忽然間軍容整齊列隊聽命。陳將軍扶起宰相,韋見素這才反應過來,這不是士兵的激憤情緒而是預謀的兵變。

到達驛站的時候玄宗和貴妃都很勞累,坐在驛亭中不多說幾句話,侍從將飯端了上來,楊貴妃走到唐玄宗身邊,輕柔地說:“皇上,用膳吧。”

玄宗歎了口氣,搖著頭說:“朕吃不下,隻休息一會兒就可以了。”

貴妃看著因旅途勞累而十分疲倦的玄宗,心中甚是心疼,鼻子酸酸的,但還是強忍著淚水,“皇上,身體重要,不要過於擔憂,會闖過這一關的,看著皇上這般憔悴,倒比叫臣妾死了還難受!”

玄宗一聽貴妃這樣說,頓時心生憐楚:“朕隻要有愛妃在就很滿足了,吃不吃飯不要緊,愛妃不可說死,你這樣,豈不要朕命嗎?”玉環百感交集,依偎在唐玄宗懷裏,嘴裏念著:“臣妾錯了,臣妾不該這樣說,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臣妾怎敢忘記我們的誓言。”

正說著,忽聽外麵一陣叫囂聲聳然而起,兩人都吃了一驚。

玄宗忙問高力士,“外麵發生了什麼事?”

高力士低頭遮過自己的表情,“楊國忠謀反被殺。”

玄宗不會相信國忠也會謀反,他慌忙站了起來,想出去看個究竟。玉環聽到高力士說心裏已清楚了一半,隻是還不願相信,她緊緊地揪著袖子,希望這種不祥的預感不是真的。

禁軍已經圍在驛亭外,情勢躁動,舉著手中的刀槍高聲地喊叫著,“殺了禍國宰相楊國忠。”

玄皇覺的暈眩,兵變,這是他不願看到的,他年老的神經已經讓不停的兵變刺激的有些過度緊張,他隻希望這是士兵的發泄。強作鎮定,他走到亭門前,揮手示意,士兵停下了喊聲。

“朕已經知道了你們的請求,朕馬上下旨誅殺楊國忠,現在速速返回駐地,原地待命。”玄皇的話蒼白無力,士兵原地站著,隊列齊整,沒有一個人動。玄皇更加不安,兵變,誰是主謀,太子,叛軍奸細,他萬萬不會想到的是走向他身邊的是龍武大將陳玄禮。

“楊國忠謀反,臣已經替陛下除去這個逆賊。貴妃不宜再侍奉陛下左右,此人一日不除,將士們心中一日不能安,請陛下割恩,也算撫慰將士們的心。”

兵士聽的主帥發話,嘈雜的聲音再次響起,不時還有刀槍的撞擊聲,傳進了驛亭裏。玉環知道自己的猜測已經應驗,心中無比悲痛,國相慘死,楊家怕也難逃厄運。

陳玄禮的話像把尖刀插在玄皇腦子裏,他對楊貴妃的深情有幾人能明白。與她一起走過的日子是何等幸福快樂,往事曆曆在目,貴妃的笑總是那麼迷人,回頭的一瞬千嬌百媚,貴妃的心隻有玄皇明白,往日的知己竟要在無數蕩氣回腸的誓言中與自己決別,縱然有數不盡的不舍都無濟於事。陳玄禮咄咄逼人的態度令人膽戰心驚,玄皇全身無力,腦子一片空白,“朕自己會處理的。”走回到院子裏,可他實在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