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陳慶之究竟何許人也?不說廢話,一起來看看他的簡曆。
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人也(今江蘇宜興一帶,宿舍裏也有個宜興的漢子,果然宜興的漢子還是霸氣的)。從小就跟隨梁武帝蕭衍,估計那會子蕭衍還沒有稱帝,蕭衍很喜歡下棋,每次一下就是一整夜,與陳慶之同輩的下人們都去睡覺了,唯獨陳慶之還不去睡,因為他要和皇上下棋啊!所以皇上特別喜歡這個年輕人,真好,年輕人吃苦受累不埋怨,恩,好好幹,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於是等到蕭衍拿下建鄴(南京)建立梁朝,就想到他身邊有個陳慶之這小夥子不錯,於是給了他一份主書的閑差來做,負責管理管理檔案之類的,有點像今天hr裏檔案管理的工作。可是我們的白袍小將不喜歡這樣的工作的啊?他想帶兵打仗,想收複中原,這才是男兒該做的事。可是那個時候是個講究門閥出身的社會,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拚爹,他一個小小書童,連爹都沒有還拚個毛啊,小小書童想當將軍可笑可笑。而且史載“慶之性祗慎,衣不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劄,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讓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連塊板也射不穿),連駕照都不及格的人(騎馬都不會)的人當將軍的話,不異於讓李小龍去跳芭蕾,袁隆平去研究原子彈啊·····可是我們的陳慶之一直相信自己將會是一個大將軍,不會這麼默默無聞下去的,他隻是在等一個機會。這個世界,再等待機會的人實在太多了,好做好準備的又有幾個呢?現在的年青人總說自己懷才不遇,可是當機遇降臨的時候,真的能準備好了嗎?
機遇就和豔遇一樣,可遇而不可求。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率眾來降,梁武帝任命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諸軍應接。這一等就等了好多年,不知道他等了多少年,反正這一年,他已近41歲了。雖然沒有作戰計劃,純粹是領著大兵出去拉練一番,然後返回建鄴彙報工作,但這已近讓陳慶之高興的不得了了,畢竟過了一把做將軍的癮了。還來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竟瘋狂的迷戀上做將軍,於是憑著與梁武帝的關係軟磨硬泡,終於梁武帝同意讓他再次帶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入鎮徐州,既然徐州降了就應該安排自己的人去嘛。本以為此次也是平平靜靜的來個大拉練然後回去彙報工作完事的工作,沒想到北魏朝廷不知道發什麼瘋,突然重視起這件事來,竟然派遣安豊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眾二萬來拒,元延明先遣其別將丘大千築起大堡壘,這樣既可以阻止敵軍前進又可以觀察敵軍動向。陳慶之這個時候既興奮又緊張,這麼多年等的不就是這一刻嗎?嘿嘿,終於可以一展所長了。
於是,在敵我力量相差巨大的條件下,陳慶之竟然來個主動出擊,竟大敗敵軍。本以為可以來個直搗黃龍,建功立業,名留青史,沒想到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事。主帥蕭綜竟然投降了北魏,原因是他懷疑自己不是梁武帝的兒子,恩,僅僅是懷疑。這個烏龍事件直接秒殺梁軍所有人,上至將軍下至大兵,於是全軍潰散,跑吧。隻有陳慶之的部隊井然有序,安全撤退。這次的突發事件和地震、山洪、泥石流一樣屬於不可抗力因素,也不能怪陳慶之,最重要的是梁武帝終於發現了他的軍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