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27年,陳慶之作為偏將領軍跟隨曹仲宗攻打渦陽(今安徽渦陽縣)。北魏派遣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等率領十五萬兵馬來援救,距離渦陽四十裏安營。主帥和大部分將軍見敵人勢大不敢主動出擊,想來個以逸待勞。唯獨渾身是膽的陳慶之不怕,說:“這些大兵從遠處來,都特麼疲倦不堪了,現在離我們還遠肯定不會想到我們會主動出擊,這樣一定可以成功。而且敵軍地處林地,肯定不會夜出巡邏。你們要是有懷疑,就讓我一個人去。”
“好吧,就讓你去試試。”主帥於是答應他了,其實他也沒按什麼好心,你要去試的,你是找死。
於是,慶之連夜點兵,帶領兩百精騎直奔敵軍大營,大破敵軍,魏軍驚恐。隨後彙合主帥,依渦陽城與魏軍擺開陣勢。這一打,便打了一年之久,此時渦陽城仍沒拿下,而敵軍又新來援軍,主帥擔心會腹背受敵,於是計劃撤軍。慶之手持杖節在中軍門口說:“來打渦陽已近一年了,毛的功勞沒有,就想退兵,回去不好向領導彙報工作啊!聽說一句話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如今敵軍新增援軍,隻要等到兩軍彙合正是我可以一戰的時候。”主帥佩服他的勇氣,於是決定背水一戰。魏軍依掎角之勢建造十三座軍事堡壘,當晚慶之銜枚夜出,一戰陷其四城,於是渦陽城主王緯投降,隨後平定其餘九城。陳慶之一戰成名,立下頭功。
回來以後受到梁武帝的大大嘉獎,賜慶之手詔曰:“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硃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此次護送元顥北上洛陽也是陳慶之第一次擔任主帥,而隻有七千兵,也說明此次的任務隻是公費出遊,來個大拉練也就差不多了,可見梁武帝的本意並不是要與北魏做什麼大決戰之類的,隻是看北魏現在這麼亂,充分本著人文主義情懷出兵幫助北魏廣大的人民群眾,相信北魏也不介意這灘水再多個攪屎棒來攪攪啊!畢竟我們的原則是趁你病要你命嘛!嘿嘿!不過應該說此時的陳慶之心情是矛盾的,都四十多歲了,好不容易可以獨當一麵做主帥了,如果這一次還不能建功立業,又特麼打個醬油,恐怕這輩子就沒有機會了,另一方麵,實際情況實在是太糟糕,隻有七千人,怎麼能把元顥這個北魏的敗類送回洛陽做皇帝呢?隻能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要知道,上一次南朝軍隊打進洛陽還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劉裕北伐啊,那時的劉裕可是南朝實際的一把手啊舉全國之力啊,自己和他比起來,差距不是一般大啊,簡直是四袋蘋果和蘋果四代的差距,這麼點人太寒酸了。雖然哥渾身是膽,但是也不想做革命烈士啊!於是穩紮穩打,先試試北魏朝廷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