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對於政治,國家,軍事,甚至是醫藥和農學都有所了解。

但唯獨感情,嬴政在這方麵幾乎是一片空白。

他不敢相信方思怡說的是真的,但是卻也沒有辦法否定她所說。

總之,後世對他心儀的繼承人的繼承人有爭議,她才來問自己。

好確定究竟將扶蘇培養成什麼樣子。

不知方思怡究竟在顧及什麼。

若是她想說,早就將亂黨的名字悉數說明,既然刻意忽略了,嬴政也不願多逼。

嬴政也不擔心,因為方思怡實在太好懂了,她的表情和一些小動作早就將自己賣了個幹淨。

方思怡渾然不覺,方思怡甚至覺得自己嚴謹又聰明。

因為曆史太過久遠,她當時因為喜歡秦始皇找史實時,看到最多的字眼就是“不詳”。

什麼時候生的不詳,怎麼死的不詳,怎麼逃走的還是不詳。

她是能為嬴政帶來很大助力。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嬴政座下的大臣以及一些小人物在統一六國中做出的貢獻。

在確定情況前,她不敢隨意蝴蝶掉任何一個功臣和小人物。

“寡人的心意,不會改變。”

這句話算是徹底給了方思怡定心丸,也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還了她一槍。

方思怡本就因為史書的記載以及某本寫古董的小說對扶蘇有濾鏡。

這相當於是變相告訴方思怡:

扶蘇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從未放棄他,甚至還想讓他接替自己的皇位;

而嬴政至死也不知,自己期待的長子已經長成了他想要的繼承人模樣。

“你問了我如此多的問題,是否也該回答我幾個問題?”秦始皇慢悠悠道。

“那是自然,隻要你不問我是誰來自哪就行。”

方思怡無所畏懼,逃避雖可恥,但是非常有用。

隻要她不說自己來自哪,無論嬴政猜到與否,至少他不會主動問自己其他問題。

不要問為什麼這麼肯定。

根據曆史記載,方思怡完全有理由懷疑嬴政是有點傲嬌屬性在身上的。

畢竟後來他看到太子丹的時候都能被誤解,太子丹連夜就跑了。

至於為什麼要提扶蘇,有四點:

一是想讓嬴政知道現在他不是隻有母親,他還有個孩子,轉移一下嬴政的注意力;

二是扶蘇死之前的事情暫時不會引起太大波瀾,隻會讓嬴政從現在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

三則是純純的夾帶私貨,她真的很喜歡嬴政和扶蘇這兩父子,不想讓他們走向那種結局;

四是最重要的一點,扶蘇和蒙恬死後的每一件事。

無論對現在還是未來的嬴政來說,殺傷力都和核武器差不多。

現在的嬴政知道了也沒什麼用,六國都還沒統一呢。

不然一旦他問大秦延續到了第幾世,另立的帝王如何,是誰矯詔.....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無論答哪一個,方思怡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完好無損的走出勤政殿。

搞不好還能拉一堆人陪葬。

如果嬴政想,有一萬種辦法可以問出方思怡來自哪,不過被方思怡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