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邊飲邊聊,情緒盎然,樂而忘返。時過晌午,紅日西斜,西門豹道:“今日且飲於此,不知何日得再?大家回府歇息吧!”遂與眾人順原路返回。
61.傍晚,郡府客廳內
西門豹與韓章對座品茶。西門豹道:“主公這次以邲郡委吾,實為治理邲河爾!今日與汝等郊外踏青,乃籍口而已。吾欲借此訪查邲河之水文地理也。”韓章釋然地點了點頭。
西門豹接著道:“吾觀邲郡乃平原之地,土地肥沃,一馬平川,邲河之水高出平地尺餘,全賴兩岸河堤防護,灌溉十分方便,然遇漲水季節,則防不勝防。吾意此次治水,宜以泄洪防澇為主,可於邲河上遊開掘大渠,以分洪水之勢,旱季亦可用以灌溉良田。然此設想是否可行,吾尚無把握。欲煩汝再辛苦一趟,去汾陽郡請史先生父子來此實地勘測,製定出具體的治河方案,方可開工,望汝辛勿推辭。”
韓章起立拱手道:“如此大事,豈敢推諉!明日吾即起程。”說罷便欲告別。西門豹道:“且慢!上次史先生父子二人在鄴郡治河三年,倍受艱辛,臨別時分文不取,至今思之尚於心不安。此次行前汝可攜帶百金,以為聘禮。”
韓章:“在下遵命!告辭!”
62.白日,郡府客廳內
西門豹與史起分賓主而坐,韓章、史平侍立兩側。
西門豹道:“先生回家不足一年,今又為治水之事遠來邲郡,在下實在感愧之至。”
史起:“某在鄴郡跟隨大人三年,大人之為人實實令人敬佩。離別之後,無日不思念大人拳拳之情,今奉台命見召,雖插翅而來亦恨相見之晚!”
二人寒暄了幾句,西門豹道:“吾仔細觀察邲郡之水文地勢,與鄴郡迥然不同,苦思冥想,尚無良策,望先生教我。”
史起:“大人過謙矣!大人治水之設想,韓章已告知在下。大人之意深得治水之精奧,諳合邲郡之地形,誠乃長久之計也。然具體如何實施,尚待實地勘測後方可製定。明日吾即與小兒親往勘測。”
西門豹:“如此有勞先生了!明日即讓韓章陪同先生實地勘察。”轉而又吩咐韓章道:“先生年事已高,汝明日可與先生乘馬而去,一路上要注意先生起居,萬不可過於勞累。”
韓章拱手道:“在下明白。”
63.邲河兩岸
鏡頭推出史起父子與韓章諸人沿邲河河堤實地勘測的畫麵。
史起父子和韓章三人分乘馬匹,後麵跟隨著六名府役,他們沿邲河河堤一路西上,邊走邊察看水情,有時下馬測量水深、流速、堤壩的高度和寬度,直走到邲郡與鄰郡交界處。一行人又從邲河上遊南下,曉行夜宿,不顧風吹雨淋,察看這一帶地形,直達百餘裏之外的汴河。勘測完汴河之後,他們又從邲河上遊向東北方向勘測,至邲郡東北端後又轉道東南,直至邲河下遊,邲河到此水流疾速,奔騰而下,直入河穀。
旁白:“史起父子及韓章一行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考察了邲河的水流、堤壩的規模,接著又向南、向北勘測未來大渠的走向及終點,為治理邲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4.白日,郡府大廳內
桌案上鋪著史起父子繪製的《邲河分洪圖》。史起站在案邊講解,西門豹、韓章、史平諸人圍在四周。
史起:“從考察情況來看,邲郡地處魏國南方平原地帶,地低水高,長期依賴於河堤防護。古來治水不外乎堵截與疏導二法,鯀以堵截治水而失敗,禹以疏導百川而成功,今之形勢亦然。若用堵截之法,則隻能加固增高河堤,然長期如此,河床日增,河水日高,勢必年年修堤不止,雖收效快,但遺患百年。長久之計,吾以為應以疏導分洪之策為佳,此法西門大人早已提出。經吾等實地勘測,可於邲河上遊開掘南北兩條大渠,渠首各建閘口一座,南渠南下百裏直通汴河,北渠流向東北再轉東南,彙入邲河下遊,直入河穀。此兩渠開成,平時可分邲水三分之一,用以澆灌沿岸良田;洪水時可分洪一半以上,故邲郡之水澇則永無虞矣。”
說到此處,史起停頓了一下,似在征求大家的意見。西門豹道:“兩條大渠各長百餘裏,工程之大不亞於鄴郡也。”
史起點頭表示同意,接著道:“大人之言是矣!南北兩渠,名曰大渠,實乃兩條小運河爾。渠小則不足以分洪,以吾之勘察,每渠皆寬四丈五尺,深一丈五尺,方可達到計劃分洪量。工程雖則浩大,但消耗材料無多,主要依靠人工挖掘。吾意今年首先掘通南渠,如遇平時洪水,足可分洪防澇,當年收效。明年再開掘北渠,俟兩渠全部竣工,即使遇到幾十年不遇之洪水,亦可保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