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城市,王嘯天覺得自己有些孤單。這種孤單不是感情上或其他方麵,而是官場這個特殊的場合造成的。
成為常委,並且還有希望進入高層頂峰,這樣的一個人,是會被身邊的所有人注視並重視的。怎麼做?如何做?一舉一動,都會引來別人探詢的目光,更不用說采取一些手段和措施去搞一些問題,處理一些事情。
這些年的發展,經濟有了一定的規模,一些領導就要另辟蹊徑。因為經濟增長就那麼些,招商引資聽著好聽,但商人的本性決定了,不是你政治上需要什麼,別人就會把大把的銀子扔到河裏。
瓶徑已經形成。
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指望經濟的改革自下而上是不現實的。經濟改革必須依靠政策來推動。
改革初期,群眾沒有覺悟進行改革,這是必然的。必須依靠黨員幹部,必須依靠政治手段來推進。但這個推進過程,初期提倡黨員的帶頭作用是可以的,但在改革中後期再提黨員的帶頭作用,就必然會觸動很多人的禮儀,會被有心人利用來抹黑我們的黨。
作為執政黨必須注意黨的形象。群眾絕對不會去理解我們的黨員作出了多少犧牲,隻會再利益的驅動下,為自身攫取利益。既不能高估人民群眾的水平,也不能因為人民群眾的覺悟低,就去壓製他們的想法。事實是最教育人的。
利益集團的形成是必然的,堵是堵不住的,隻有疏導,隻有利用,因勢利導才能取得成效。
天京的經濟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有海、有地,還有靠近京畿的優勢。自己目前是副書記,但在大的布局下,很可能會接市長。書記是班長,抓全麵,經濟確是市長的範圍。抓不好經濟就當不好市長。
可市長還要負責全麵工作,還有民生。這些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前任總理會關心民生的每一件小事,連冬季大白菜的存儲都要關心。甚至連掏大糞這樣的事情都要過問。因為這就是民生。老百姓關心的不僅有國家大事,更多的是自己身邊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小事,吃喝拉撒,柴米油鹽。這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沒有更多的口號。
王嘯天點上一根煙,走到窗邊,向自己所在的這座城市望去。“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福禍避趨之”再難路還是要走下去。
-----------------------------------------------------
“宗主,您看怎麼樣?”
西裝革履的人物環繞在一位身著唐裝的中年人周圍。看這麵前的別墅,中年人點了點頭,“暫時先在這裏落腳。小唐,你去了解一下目前的情況,把王嘯天的情況了解清楚。看看目前在天京展開計劃有哪些困難?記住,不許幹預。隻看不說。”
“是。”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人低頭領命而去。
“爸爸,別光說這些事情。我還要去街上逛逛呢。”
唐裝中年人笑了“好好,我的寶貝女兒說了,還能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