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賣國賊or文化使者(2 / 2)

在巴黎的一次展銷中,他賣出青銅器、雕塑、玉器3000餘件。

據稱,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的華國文物中,至少有一半是經他之手售賣出去的。

他究竟倒賣了多少華國文物和國寶,至今沒人能說得清楚,總之給華國文化,考古,文物鑒定等方麵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但在西方人眼中,盧琴齋是英雄,是傳遞華國文化的使者!

他以精湛的文物專業知識和天才的商業眼光征服了歐美收藏者,從巴黎吉美博物館到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全球最大博物館的館藏無不被他的收藏與眼光所左右。

他讓西方對華國藝術有了新的認識,甚至可以說從他開始,西方才對華國藝術品具備了鑒賞力,改變了西方人收藏的口味。

在他之前,西方人主要收藏的是具有華國風味的精致工藝品,例如18-19世紀的五彩、粉彩瓷器。

盧琴齋開拓、建立了一個高古藝術市場,例如古代青銅器、古玉、佛像、壁畫等。

他會教育潛在買家,教他們欣賞這些東西,他甚至創造出一套西方收藏家能夠聽懂的新語彙,來銷售華國高古藝術品。

一戰爆發後,歐洲受到戰爭波及,文物收藏漸漸蕭條。

盧琴齋意識到米國已經成為古董市場的中心,於是他轉戰米國,在紐約成立了分部。

為迎合米國人的口味,他將生意擴展至銅器、石器、陶器和佛教造像等門類。

他的名氣和人脈使他很快成為小洛克菲勒、戈登、J.P.摩根等頂級收藏家及各大博物館的供應商和顧問,他的客人都是銀行家、軍火商、石油商、不動產商等等。

盧琴齋不是一個單純的文物販子,他邀請知名學者對文物進行研究,常常舉辦展覽和出版藏品目錄等推銷活動,擴大華國藝術品的影響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盧琴齋是讓西方認識華國古董的啟蒙者。

他還資助華國留學生,一度投入抗日救亡活動。

“1948年,盧琴齋花費100萬法郎,從魔都收藏家譚敬手中買下了一批贗品,職業生涯開始走下坡路。”說到這,馬未嘟臉上出現複雜的神色。

拋開品性等不談,估計馬未嘟也慨歎盧琴齋的傳奇一生吧!

“盧琴齋在推廣華國藝術的表象下,無法掩蓋他偷盜販賣文物的卑劣本質!”

聽馬未嘟講古半個多小時的洛君澤,直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得斬釘截鐵!

馬未嘟肯定地點頭,在大是大非麵前,他也不糊塗。

“50年代,盧琴齋在米國宣布退休,接著將紐約古董分店清倉。

蘇珊外祖父應該就是那時從盧琴齋公司出來,自己單幹的。

盧琴齋清倉的時候,她外祖父是否撈到了好東西,現在不好說,因為那時她外祖父年紀應該也不大,職位不高。

但是,她外祖父既然敢出來單幹,肯定有一定的人脈和好東西,何況之後還幹了那麼多年!”

“嗯!等今晚蘇珊和家裏溝通後看情況吧!”

如果蘇珊外祖父是個舍命不舍財的,或者像華國很多老人似的,想把家底留給蘇珊母親,洛君澤也沒辦法。

這時,就見馬未嘟突然百爪撓心似的坐立不安。

“洛總,你看如果蘇珊家裏同意,事情能進入下一步,我能不能作為你的特別代表去米國打前站?”

洛君澤一下就體會到了馬未嘟的心情!

這次極大可能見識到國外老藏家的藏品,更重要的是從蘇珊外祖父口中還可能了解一些盧琴齋的事。

這對馬未嘟這位古董文玩屆的專業人士來說,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行!那到時就麻煩馬老師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