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抱怨的人往往是沒找對方法(1 / 1)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這份工作太難了,根本就做不好。”

“這麼難,讓我無從下手,可怎麼做啊?”

他們認為找不到方法來解決問題,自然工作是做不好的。這些隻能說是推托之詞,隻有主動去找方法才會有辦法。

我們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找不到方法的人。隻要擁有方法這把寶劍,工作中再大的障礙也會被夷為乎地。

第25屆世乒賽時,有一個戲劇性情節:中國選手容國團戰勝自己的同胞隊友楊瑞華。楊瑞華則大勝匈牙利老將西多,不是偶然獲勝,而是每戰必勝,被稱為西多的克星。西多則每每戰勝容國團,不是偶勝,而是常勝,兩天前的團體賽就贏得很爽快,被稱為容國團奪冠的攔路虎。最後的冠亞軍決賽由容國團對陣西多。第一局,容國團很快就告負了。賽場預測,男單冠軍必屬西多無疑。可是,最後的結果卻相反,容國團為我國體育代表隊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這是為什麼?中國隊采取了什麼戰術?

在第一局結束後,教練傅其芳退後,隊員楊瑞華臨時充當教練,指導容國團。楊瑞華時而示範動作,時而側目西多,眼中充滿火藥味。西多見楊瑞華為容國團麵授機宜,渾身覺得不自在,心裏直發怵。他雙眼直盯楊瑞華,自己的教練說了什麼都未能聽進去,一副憂心仲仲的樣子。第二局開始,榮國團士氣大振,越戰越勇,西多卻步伐紊亂,連連失誤。最後,容國團以3:2奪冠。

教練導演了一個戲劇性變化,贏得了中國體育曆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塊金牌。讓我們看看這一方法的根蒂:

一是場上條件不足場外補。根據曆史表現與現實表現,教練斷定,容國團戰勝西多的概率很小,換句話說,僅靠容國團個人在場上的力量很難製伏對方。場上條件不足,但我們有場外條件優勢,讓它發揮出來,不無小補,這是一個極為出格的決策。

二是技術條件不足心理補。很明顯,在技術條件上,容國團根本不占優勢,甚至說是遇上了攔路虎。場外條件雖好,但鞭長莫及,替代不了,那就提供心理力量:教練的創新打擊了西多的求勝心理。對陣的還是容國團、西多兩人,兩人的技術也不可能在瞬間發生很大的變化,客觀條件很難改變。著力點就在主觀上——讓西多的克星楊瑞華站到教練席上,對西多實施精神壓迫。讓楊瑞華麵授機宜,盡管客觀上不一定發揮多大作用,這讓西多聽不懂,猜不透,以為自己的弱點被對方抓住了,心中沒了底氣。同時,安排楊瑞華“側目怒視”,充滿火藥味,進一步給西多施加壓力。

通過教練的計謀,增添了容國團的自信心。而有楊瑞華點破西多的破綻,自己對西多的畏懼也消除了,在楊瑞華的點撥下,他對自己的攻擊力也有自信了,鬥誌自然更加旺盛了。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麵對同一種工作,有的人認為無從下手,而有的人卻可以做得很好,其中的關鍵差別就在於能不能轉換自己的思路,並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信大家都讀過“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乍一看,這是一個難以完成的任務,卻有人可以作出很不錯的業績。原因就在於,他突破了傳統思維的限製,梳子除了用來梳頭發還可以做什麼呢,可以做紀念品。如果在其上刻上“積善梳”三字,其意義又非同尋常了,根據不同的香客身份贈送不同品種的梳子,市場也就更為廣闊了。

這就是方法的力量。有了找方法的人,原來看似難以解決的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看似難以完成的工作都可以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