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件,凡是主動配合均田的官吏與宗親,皆分發功臣匾。新令頒發後政績突出者,百年之後畫像皆可入琅環閣,享國家宗廟餉祭,受萬世敬仰。

這五條新令一出,顧修本以為朝中至少會有一大波反對的聲浪。

至少宗親之內會有一多半人會不願配合戶部重新丈量土地。

誰知滿朝文武們竟然出奇的一致,一邊讚歎著顧修聖明,韓太傅縝密,一邊捂著即將被累斷的老腰樂此不疲的給朝廷跑腿。

畢竟,誰人不想在百年之後畫像能入琅環閣內受萬世敬仰,流芳千古呢?

顧修又一次佩服起了韓墨初來,他先給滿朝文武眼前放了一個大大的香餑餑。

再交給他們一堆苦差事,有了這個香餑餑的存在,再大的苦差事也都成了他們立功的機會。

向來與韓墨初水火不容的宇誠親王顧潮也罕見的沒有上書提出任何異議。

因為在這五條新令之下,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卸了官職非要去北荒種地,一個削尖了腦袋要去民間教書。

他這個做父親的沒法子,隻能掏出了經年存下的老本,大大方方的充入國庫。

條件是,他那個要去民間教書的兒子,分派到的地方要離京城近一些。

韓墨初欣然接受。

這五條政令,從京城出發,七天之內抵達各地。

一時間,萬民沸騰。

多少個在田間地頭苦熬了一輩子的老百姓做夢也不曾想到,自己的孩子不用銀錢就能去學孰讀書認字,家境貧寒的還發放銀錢。自己地種得好,不必考功名就能封官,甚至還能封侯拜相。

舉國上下,無不感激皇恩浩蕩。

***

秋日午後,宣政殿的暖閣中書聲琅琅。

小皇子顧毓誠坐在兩個爹爹對麵,穿著一身寶藍色的圓領麒麟袍,搖頭晃腦的背著功課。

那身精美的小袍服,是尚宮吳氏去往宮內針工局同那些繡工們學了繡法,熬了幾個大夜一針一線的給小毓誠做的生辰禮。

至於毓誠這兩個同日出生的爹爹,隻能沾光吃了一碗長壽麵。

顧修身著墨色九龍青雲裳,坐在書案之前神情專注的批閱奏折。

韓墨初一襲白衣勝雪,手中壓著一本薄薄的啟蒙書,雙目輕闔,側耳聽著書聲中的錯漏。

小皇子顧毓誠現年四歲半。

兩年時間,他從一個奶聲奶氣的小團子長成了一隻白白嫩嫩的小包子。

都說幼兒與誰在一起的時間最長,眉眼便會越傾向於誰。

漸漸長大的小毓誠生得劍眉星目,唇紅齒白,清秀且俊美。

像顧修,也像韓墨初。

小團子開蒙時,顧修並不在場。